淺談中藥與乾燥農產品燻「硫」
文 李政育
兩岸服貿協定簽定之後,有某一公益團體,在大陸多家中藥公司採樣購買化驗,發現大都含有農藥「有機磷」,與燻「硫」。清華大學凌永健教授指出,先擺放一、二週就自然揮發掉,不用緊張。但因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目前對市售中藥與乾燥農產品的燻「硫」正在推動禁止中,竊思有關燻「硫」乙事,有必要向衛生福利部與農委會提供一些分析,背景資料,不能矯枉過正,一驗有「硫磺」殘留就列為查禁取締對象。
首先要向大家介紹的,早期在乾燥農產品(包括中藥材),因冷藏設備,乾燥後的防腐,真空包裝未推出以前,為防止農產品的蟲蛀蝕、風化、發黴,通常會由大盤或進口商,在「棧間」(按:堆存貨物的大空間)設有「硫磺櫃」,將易腐、易蛀、易黴的高價農產品,例如香菇、木耳、金針、枸杞子、紅棗、黑棗、龍眼乾、當歸、人參、黃耆…,優先放入「硫磺櫃」中置放,此種櫃中的硫磺通常有三種「燻」法:
(一)為純置放幾大盆的硫磺粉在櫃內,然後將門關起來置放一定時間,再將貨物取出。
(二)為在貨物置入櫃之同時,將硫磺細粉輕灑於貨物外包袋中,並於櫃內置幾盆硫磺粉,令室溫空氣中自然形成硫磺揮發的「燻」。當貨物取出時,再將貨物外包裝袋所灑硫磺粉拍打出來。
(三)為將硫磺粉用火點燃,就像「燻」「燜」香蕉一般,這種點燃硫磺粉的燻農產品法,所盛硫磺粉碗盆皆小,頂多如飯碗大的量,燒燻完,降溫就可移出貨品。
後來發明了「液態硫磺」,此時就分別產地與大盤、中盤、藥物,而有不同方法:
(一)在產地,通常農產品清洗乾淨後,將農產品直接浸入液態硫磺的水桶中,一浸就取出,直接晒乾,早期台灣金針燻硫就是這一種。
(二)大盤、中盤,則仍設一較為密閉的櫃子,中藥房則分包置放的小盒子,將農產品入後,如櫃子大就用一團穿破的布,用液態硫磺泡濕後,用一碗盛置入櫃子,令其自然揮發。中藥房通常用小棉花團浸液態硫磺,置於較密閉良好的小盒中,令其自然揮發。早期中藥大、中、小盤與中藥房皆此種方法來燻硫。
以上所述燻硫,只須煎煮服用前,稍加清洗,或浸泡,或煮的時間久一點,這些「硫」,皆可自然揮發掉,除非直接拿來口中咬咀,否則不會對人體消化、呼吸系統產生任何傷害。
少量的「硫磺」,不管是粉或液態,皆是辛溫、大熱、強壯劑。除非長年大量服用,像唐朝韓愈的服食硫磺秘方「火靈庫」,否則對人體不會有傷害。如直接進食殘留燻磺的農產品,通常會自鼻聞到硫磺味,口舌有辣與微微的燒灼感,同時會口乾欲飲冰涼,會突然臉紅,身體有微醺感,體力突然暴衝,突然想做愛的衝動,男性會有攝護腺突然大充血,與勃起的現象。目前冰箱、冷凍庫、真空包裝,極為方便,此種燻磺已越來越少了。
以上是講一般應禁止的「燻硫」。
以下介紹中藥材在炮製過程,不能不用「硫磺」燃燒加熱以改變結構式的方法,此種燃燒硫磺以改變結構式的方式,例如咱們日常食物做料中有「薑」,「薑」在中藥中有生薑、老薑、生曬乾老薑(通常稱為生曬薑,就像人參有蒸餾過的紅參,生曬乾的白參一般)、乾薑之不同。
通常藥用「乾薑」係於採收老薑,清洗乾淨,微晾乾後,置入一個仿如古代「穀倉」,用竹編成圓桶形房子,高約二丈,直徑約三米寬,外用黏土糊黏使不透氣,穀倉與地接觸處,用竹架高仿如坐椅下有空間的高腳穀倉,完全仔細堆置好後,將門綁好,再於門及門四週糊上黏土泥,候門糊土微乾,就用一鐵盆裝約半盆的硫磺塊與粉,點火燃燒後,置入穀倉高腳空間中加熱。此種加熱並非「燻硫」,而是要將薑的成份改變,加熱時間以穀倉所透出的蒸氣為判斷標準,初燃出水氣為清白,到微青綠即可熄火。當出此青色的水蒸氣時,此置老薑的穀倉中心溫度會高到攝氏四、五百度,甚至於七、八百度。待出青色蒸氣熄火後,降溫到與平常室外溫時,就可開倉。將倉中的老薑取出,以太陽自然晒乾,這時的乾薑即為中藥用的「乾薑」。
老生薑所含主要成份為「薑辣素」,經燃燒硫磺加溫之晒乾的「乾薑」主要成份已至少70~80﹪皆轉化為「薑酮」。此「薑酮」為維持人體各種生命功能恆定所必須,對於低下的各種荷爾蒙、內分泌、心肺、腎的輸出入量、血液與神經、淋巴的傳導與循行…,皆有促進使維持生命功能恆定狀態。
例如台灣目前冬天手足冰涼,睡到天亮也不溫暖的「冷凝蛋白」沉積,導致的「雷諾氏症」(中醫稱為「厥冷」),嚴重的雷諾氏症會仿如指或趾末稍凍傷,在西醫是要截肢的(中醫稱脫疽),燃燒硫磺加過溫的「乾薑」所含的「薑酮」,就能防治雷諾氏症導致末稍血管栓塞導致的「壞疽」。
另外,像目前西醫所常用的各種「類」膽固醇,俗稱的類固醇、荷爾蒙,包括男女性荷爾蒙、腎上腺素等約75%以上,皆與乾薑製法相同,自燃燒硫磺加溫過的「山藥」萃取而來。無經穀倉燃燒硫磺加溫炮製的「山藥」(中醫學名為薯蕷),只可當食品,沒有藥效,多吃會令人胖。
經炮製過的山藥,以台灣本生種如古代玻璃珠汽水罐大的「山藥」(台灣稱為慣罐仔薯),炮製後100公斤,大約可萃取3.5到4公斤的各種「類」膽固醇。經炮製後的山藥,其結構立即改變,如不經藥物萃取成各種合成荷爾蒙來口服或注射的話,以中藥來使用,進入口腔與口水作用,再進入胃與胃酸、胃素胰臟消化液的作用,可自行分解合成人體所缺的「類」膽固醇。
所以這一種為中醫師處方藥,須用硫磺燃燒加溫炮製的產品就不能取締,不過,此種產品通常已轉為帶「硫」基的藥品了。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兩岸服貿協定簽定之後,有某一公益團體,在大陸多家中藥公司採樣購買化驗,發現大都含有農藥「有機磷」,與燻「硫」。清華大學凌永健教授指出,先擺放一、二週就自然揮發掉,不用緊張。但因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目前對市售中藥與乾燥農產品的燻「硫」正在推動禁止中,竊思有關燻「硫」乙事,有必要向衛生福利部與農委會提供一些分析,背景資料,不能矯枉過正,一驗有「硫磺」殘留就列為查禁取締對象。
首先要向大家介紹的,早期在乾燥農產品(包括中藥材),因冷藏設備,乾燥後的防腐,真空包裝未推出以前,為防止農產品的蟲蛀蝕、風化、發黴,通常會由大盤或進口商,在「棧間」(按:堆存貨物的大空間)設有「硫磺櫃」,將易腐、易蛀、易黴的高價農產品,例如香菇、木耳、金針、枸杞子、紅棗、黑棗、龍眼乾、當歸、人參、黃耆…,優先放入「硫磺櫃」中置放,此種櫃中的硫磺通常有三種「燻」法:
(一)為純置放幾大盆的硫磺粉在櫃內,然後將門關起來置放一定時間,再將貨物取出。
(二)為在貨物置入櫃之同時,將硫磺細粉輕灑於貨物外包袋中,並於櫃內置幾盆硫磺粉,令室溫空氣中自然形成硫磺揮發的「燻」。當貨物取出時,再將貨物外包裝袋所灑硫磺粉拍打出來。
(三)為將硫磺粉用火點燃,就像「燻」「燜」香蕉一般,這種點燃硫磺粉的燻農產品法,所盛硫磺粉碗盆皆小,頂多如飯碗大的量,燒燻完,降溫就可移出貨品。
後來發明了「液態硫磺」,此時就分別產地與大盤、中盤、藥物,而有不同方法:
(一)在產地,通常農產品清洗乾淨後,將農產品直接浸入液態硫磺的水桶中,一浸就取出,直接晒乾,早期台灣金針燻硫就是這一種。
(二)大盤、中盤,則仍設一較為密閉的櫃子,中藥房則分包置放的小盒子,將農產品入後,如櫃子大就用一團穿破的布,用液態硫磺泡濕後,用一碗盛置入櫃子,令其自然揮發。中藥房通常用小棉花團浸液態硫磺,置於較密閉良好的小盒中,令其自然揮發。早期中藥大、中、小盤與中藥房皆此種方法來燻硫。
以上所述燻硫,只須煎煮服用前,稍加清洗,或浸泡,或煮的時間久一點,這些「硫」,皆可自然揮發掉,除非直接拿來口中咬咀,否則不會對人體消化、呼吸系統產生任何傷害。
少量的「硫磺」,不管是粉或液態,皆是辛溫、大熱、強壯劑。除非長年大量服用,像唐朝韓愈的服食硫磺秘方「火靈庫」,否則對人體不會有傷害。如直接進食殘留燻磺的農產品,通常會自鼻聞到硫磺味,口舌有辣與微微的燒灼感,同時會口乾欲飲冰涼,會突然臉紅,身體有微醺感,體力突然暴衝,突然想做愛的衝動,男性會有攝護腺突然大充血,與勃起的現象。目前冰箱、冷凍庫、真空包裝,極為方便,此種燻磺已越來越少了。
以上是講一般應禁止的「燻硫」。
以下介紹中藥材在炮製過程,不能不用「硫磺」燃燒加熱以改變結構式的方法,此種燃燒硫磺以改變結構式的方式,例如咱們日常食物做料中有「薑」,「薑」在中藥中有生薑、老薑、生曬乾老薑(通常稱為生曬薑,就像人參有蒸餾過的紅參,生曬乾的白參一般)、乾薑之不同。
通常藥用「乾薑」係於採收老薑,清洗乾淨,微晾乾後,置入一個仿如古代「穀倉」,用竹編成圓桶形房子,高約二丈,直徑約三米寬,外用黏土糊黏使不透氣,穀倉與地接觸處,用竹架高仿如坐椅下有空間的高腳穀倉,完全仔細堆置好後,將門綁好,再於門及門四週糊上黏土泥,候門糊土微乾,就用一鐵盆裝約半盆的硫磺塊與粉,點火燃燒後,置入穀倉高腳空間中加熱。此種加熱並非「燻硫」,而是要將薑的成份改變,加熱時間以穀倉所透出的蒸氣為判斷標準,初燃出水氣為清白,到微青綠即可熄火。當出此青色的水蒸氣時,此置老薑的穀倉中心溫度會高到攝氏四、五百度,甚至於七、八百度。待出青色蒸氣熄火後,降溫到與平常室外溫時,就可開倉。將倉中的老薑取出,以太陽自然晒乾,這時的乾薑即為中藥用的「乾薑」。
老生薑所含主要成份為「薑辣素」,經燃燒硫磺加溫之晒乾的「乾薑」主要成份已至少70~80﹪皆轉化為「薑酮」。此「薑酮」為維持人體各種生命功能恆定所必須,對於低下的各種荷爾蒙、內分泌、心肺、腎的輸出入量、血液與神經、淋巴的傳導與循行…,皆有促進使維持生命功能恆定狀態。
例如台灣目前冬天手足冰涼,睡到天亮也不溫暖的「冷凝蛋白」沉積,導致的「雷諾氏症」(中醫稱為「厥冷」),嚴重的雷諾氏症會仿如指或趾末稍凍傷,在西醫是要截肢的(中醫稱脫疽),燃燒硫磺加過溫的「乾薑」所含的「薑酮」,就能防治雷諾氏症導致末稍血管栓塞導致的「壞疽」。
另外,像目前西醫所常用的各種「類」膽固醇,俗稱的類固醇、荷爾蒙,包括男女性荷爾蒙、腎上腺素等約75%以上,皆與乾薑製法相同,自燃燒硫磺加溫過的「山藥」萃取而來。無經穀倉燃燒硫磺加溫炮製的「山藥」(中醫學名為薯蕷),只可當食品,沒有藥效,多吃會令人胖。
經炮製過的山藥,以台灣本生種如古代玻璃珠汽水罐大的「山藥」(台灣稱為慣罐仔薯),炮製後100公斤,大約可萃取3.5到4公斤的各種「類」膽固醇。經炮製後的山藥,其結構立即改變,如不經藥物萃取成各種合成荷爾蒙來口服或注射的話,以中藥來使用,進入口腔與口水作用,再進入胃與胃酸、胃素胰臟消化液的作用,可自行分解合成人體所缺的「類」膽固醇。
所以這一種為中醫師處方藥,須用硫磺燃燒加溫炮製的產品就不能取締,不過,此種產品通常已轉為帶「硫」基的藥品了。
(中華民國中西結合神經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