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amitheatre.wordpress.com/粵語正字筆記/
粵語正字筆記
(轉載自大佬臉書)
關於劇本書中的粵字
粵語保育之聲不絕,正字本字問題愈來愈受關注。其實粵語文化承自上古唐宋,承傳保育,大家責無旁貸;歷史中我國幾經戰亂,國家幅員又廣,文字和語言上的變化,加上眾多民族文化融合下,早被搞得一塌糊塗。戲劇創作源於生活,出版優異劇本集,除希望把優秀劇本流傳下去,亦間接記錄了香港文化和生活上的點滴;劇本以對話為主,因此常用粵語書寫,但總會遇到有音無字的情況,導致最後各人各自採用坊間流傳俗寫、甚至自創一套寫法,常見於印刷品中,同一版裡出現「一啲」、「一D」、「一d」,不單混亂,亦令人摸不著頭腦;另一情況,就是不同情況下的變音,例如「架」字,除了本身的意思外,如「衣架」(第二聲,讀假)、「擺架子」(三聲,讀價),還有一連串的變音,如「得唔得架?」(三聲)、「得架?」(四聲)、「都要得架!」(八聲)等,讀者理解劇本的過程中或需要多加留意,方能明白作者原來意圖。
以書面語創作和記錄,本來亦無不可,但就會於「翻譯」過程中打了折扣,因為劇本中所載,不單止劇情佈局,還有表情語氣,或時下用語、潮語之類,用書面語寫來,難以傳神。更有傳播問題:坊間造字,港人以外其他地區華語人士就讀得一頭霧水;用本字,其實頗費周章,因為俗寫大家已習慣多年,縱然要改,又何苦來由?但這樣做,至少方便一眾不懂粵語,及有興趣研究香港戲劇創作之讀者,因為只要查一查字典,怪字就能理解;而且部分香港造字,於其他地區電腦上或變成亂碼,窒礙彼此交流之虞,殊為可惜。基於以上考慮,故編輯本書時,盡量查證及使用其實有音有字、有跡可尋的粵語本字。以下注釋,記錄了部分本地劇本中經常出現的常用粵字港字;卻同時又恐矯枉過正:文字和語言的發展,變數太多太大,有時候本字或已不可考,或已變得一字多音,又或已演變成其他的意思,假如強用本字,只會造成更多問題,此情況下,通俗寫法反而更為合適;畢竟,此劇本集並非針對文字學的研究,乃純以文字為工具,記錄得獎作品,方便日後有心人閱讀研究,甚至演出,以達推廣戲劇之效。因此下文出現粵字中,如有紕漏,萬望各方有識之士不吝賜教,大會將集思廣益,定時修正,冀有日粵人也能夠「我手寫我口」。
粵字注解:
恁 坊間造字作【咁】,這樣、這般的意思。例:「條街恁多人」街上有很多人;「恁樣做好唔好」這樣做好嗎?《水滸傳》武松打虎:「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喫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喚做『三碗不過岡』。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喫三碗,更不再問。』武松笑道:『原來恁地。我卻喫了三碗,如何不醉﹖』」。又見《東周列國誌》第十三回 :「魯侯曰:『你今日如何起得恁遲?』姜氏曰:『夜來飲酒勞倦,今早梳妝,不覺過時。』」
恰 坊間造字作【啱】,剛好、正確的意思,例:「恰恰好」(剛剛好),「你恁做就恰喇」(你這樣做就對了)。有指正字應為【諴】,待考。
佢 本字為【渠】,《孔雀東南飛》(東漢):「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呂坤《去偽齋集.交泰韻序》(明):「渠云:公切何字?余曰:如韻,『直貞』當切『征』;若欲切『呈』,非『持盈』不可,持亦澄母,盈是陽平,不更切乎?渠大噱,應聲曰:更是更是。」但由於【佢】已廣泛應用,又【渠】字又已有另外解釋,二字分工井然,強用本字,更為不妥;因此本書選用俗寫。
睇 《唐韻》特計切,看、望、視之意。《老殘游記》第九回:「那女子嫣然一笑,秋波流媚,向子平睇了一眼。」揚子《方言》:「南楚謂眄曰睇。」《禮.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不敢睇視。」〔註〕傾視也。《楚辭.九歌》:「既含睇兮又宜笑。」〔註〕微眄貌。另有指正字應為【睼】。《集韻》田黎切,第平聲,迎視也。與睼同。既然二字相通,本書沿用一般寫法。
返 回來之意,坊間時取其音寫作「番」。《新序‧義勇》:「既懼,何不返?」
來 音黎,實本字也。亦有考據指【來】字正寫為【蒞】,王禹偁《揚州寒食贈屯田張員外成均吳博士同年殿省柳丞》(宋):「今年蒞淮海,時節又清明。」但【蒞】現已演至有大駕光臨的意思,因此本書仍選用【來】字。
徂 坊間造字作【咗】,有完成的意思,例如「到徂」(已抵達)、「食徂」(已吃了)。《聊齋‧水災》:「康熙二十一年,山東旱,自春徂夏,赤地無青草。」《詩‧小雅‧小明》:「我征徂西。」
尐 坊間造字作【啲】,一點點、少量的意思。《說文》少也。从小乀聲。讀若輟。《段註》:「方言曰:尐,杪,小也。」《孟子》:「力不能勝一尐雛。」趙注尐爲小。與方言同。
乜 有指本字為【ム】,何也、什麼的意思。宋謝庭芳辨惑論:「如以疾,苟能斷其安危,决其吉凶,可也,必曰ム神禍之,ム神祟之。降魔變文:佛是誰家種族,先代有沒家門?」但為方便閱讀,本書仍選用俗寫。
嘢 指某東西的意思,例如「食嘢」(吃東西)、「做嘢」(幹活)、「乜嘢」(什麼東西 / 什麼事);據考正字為【者】;為免閱讀困難,本書仍選用俗寫。
咩 應為「乜嘢」的連音字。如「係咩來架」(是什麼來的);或作助詞,如:「係咩?」(是嗎?)。
無 坊間造字作【冇】。《康熙字典》: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
唔 意指否定,例:唔好(不好)、唔得(不可以);本字為「無」,同不、莫、勿、弗、毋、亡同義;《尚書‧洪範》「無偏無頗,遵王之義」,讀作唔偏唔頗,也無不可;不過太多情況下如用本字的話,似乎會製造更多混亂,因此本書中仍選用俗寫。
使 使用之意,例如:「使唔使講野恁大聲呀」;或「唔使,唔該你」(不用了,謝謝)。坊間常借用【駛】字,其實是駕駛的意思,並不準確。
畀 賜與、給與的意思,《詩‧衞風》「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詩經·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即是將豛(俗寫「篤」)人背脊之徒擲給豺虎食。俗寫「俾」,《爾雅•釋詁》:「俾,從也」;《書•大禹謨》:「俾予從欲以治。」即讓我從心所欲統治之意;因此【畀】字方為正確。
豛 音篤。《廣東俗語考》剌之日豛。《説文》椎擊物也。《正字正確》【豕】含出擊之意,若是「豛」擊的,是【啄】;用木敲打,便是【椓】。【殳】音近「柱」,本是古代一種以竹或木製的無刃兵器,後引申為向前剌的意思,【豕】和【殳】加起來成【豛】,就是向前出擊剌人!古語:「直擊為豛,橫擊為打」。
涿 音「督」,俗寫或作「篤」。《說文》:涿,流下滴也。例:「痾一涿尿」散一泡尿。
啗 造字為【ロ氹】,引誘對方之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宋玉〈風賦〉:啗齰嗽獲。又,以利餌人亦曰啗。《史記.高帝紀》:使酈生陸賈徃說秦將,啗以利。
揈 搖晃的意思,如「揈乾尐水」,或近年名句「條條揈」。《唐韻》《集韻》呼宏切,音轟,擊聲。又揮也。又《集韻》翾縣切,音絢。擊也。又《韻會》居六切,音菊。掬,本作揈。詳掬字註。
撚 原為把玩、捏取、搓弄之意,所謂「撚手小菜」(拿手小菜)、「撚雀」(嗜好養雀鳥);俗寫多借用此字為男性器官的諧音字,其實該字應為【𡳞】,《字彙》良慎切,音吝,震去聲,陰部。屬於廣東粗口常用字。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㞗 廣東粗口字,音「鳩」,《字彙》渠尤切,男子陰異名。坊間時誤寫為【尻】(音敲),尾龍骨盡處,《廣韻》《集韻》《韻會》丘刀切,考平聲。《玉篇》髖也。《增韻》脊,骨盡處。
屌 俗寫「門+小」,《字彙》丁了切,貂上聲。男子隂。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怎背誦《華嚴經》呵?禿屌!」老舍《茶館》第二幕:「屌,揍他個小舅子!」
屄 俗寫【閪】,音(hai1)。《正字通》布非切,音卑。女子隂。《金瓶梅》:「金蓮道:『偏有那些屄聲浪氣的!』吳月娘喝罵道:『怪賊奴才,不與我走,還來甚麼韓大嬸、屄大嬸,把人家弄的家敗人亡,還來上甚麼屄紙!』明‧《怡情陣》:「井泉摟住李氏道:我的小親媽的屄水十分乾淨,便吃何妨?他這屄齷齷齪齪,我怎麼吃呢?」
朘 音「春」,據考亦讀作「追、吹、村、鋤」。《唐韵》赤子陰也。《老子•道德經》:「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例:「篇文水蛇朘恁長」這篇文章寫得特別長。
乸 雌性的意思。坊間亦會借用此字,形容醃肉或皮膚刺痛;例:「落豉油乸一乸尐肉」、「液體滴嚮皮膚道,覺得好乸」。但明顯同音不同義,有指正字應為【攋】、「攋」或「酹」。有指naa2脷之naa2本字可能係「辣」之音變(皮膚沾了腐蝕液體,常覺熱辣),亦可能是【剌】,《唐韻》盧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郞達切,音辢。《說文》戾也。从束从刀。刀者,剌之也。【攋】雖不直解腐蝕,但有毁壞之意,而旣腐蝕亦必毀傷。《唐韻》盧達切《集韻》郞達切,𠀤音辣。撥攋,手披也。或作揦。又《集韻》洛駭切,賴上聲。把攋,棄去也。又落蓋切,音賴。毀裂也。又魯旱切,音嬾。《揚子•方言》壞也。待考。暫唯有沿用諧音字。
足辰 音「奀」字第三聲,振動的意思,坊間有好幾種寫法,如「印印腳」、「奀奀下」、或「UN下UN下」,皆借用諧音。
撳 按下的意思,如「撳制」(按下按鈕)、「撳低」(按下去)。《老殘遊記》第十回:「勝姑將小鈴取出,左手撳了四個,右手撳了三個。」至於「撳錢」,原指由提款機按鍵輸入密碼以提款,現簡化為提款的意思了。坊間多借用「㩒」。
嚮 古時嚮、向相通,因此本字可能是【向】,但坊間有時亦借用【響】,以表示位置:嚮邊度?嚮箇陣?亦有「從」和「由」之意,如「嚮裡面走出來」;因【嚮】從「向」,有方向地點之意,而【響】從「音」,以方向的意思來說,用【嚮】似乎比借用【響】來得準確。
撾 音「窩」,打擊的意思。例:「一拳撾落佢心口」,即打人心口之意。但又有指撾字只有作為地名時才讀「窩」,如老撾,作為動詞時,應讀成「揸」,待考。本書姑且暫用其字。
抌 俗寫【揼】,音「Dum2」。《說文》深擊也。从手冘聲。一說楚謂搏曰抌。例:「抌低」(丟下);「抌心口」原為朝著對方心口打擊,引申為強迫對方接受委屈之意。又有指此字應讀第九聲,如「抌骨」(按摩);或指本字應為【搨】,待考;本書姑且沿用【抌】字。
睏 俗寫「瞓」,睡的意思,「睏覺」、「眼睏」,茅盾《喜剧》一:「青年的嗓子響亮一點了,胸脯也自然而然的挺得筆直,大有憑這資格便可以到處睏覺吃飯的氣概」。
逳 活動、移動之意;例:「條魚未死,重識逳。」魚未死,還在動。「間屋尐傢俬逳過晒。」屋內的傢具都被移動了。《廣韻》《集韻》余六切,音育。《玉篇》轉也,行也。《廣韻》步也。坊間多借用【喐】或【郁】字來代替。後更有引申為襲擊之意,例:「逳佢。」即襲擊對方之意。
口靚 讀「靚」字第一音,意指年輕的、稚氣的,近年流行的「口靚模」,即指未成年的女模特兒;據考本字應為【身小】,是身體瘦小、矮小之義;本書中沿用俗寫,方便閱讀。
架 坊間俗寫造字作「」,多用於句尾以表達語氣,按不同情況讀作「家(ga1)」、或「假(ga2)」、或「價(ga3)」、或「(ga4)」、或「格(ga8)」,由於轉音比較複雜,讀者宜多加留意。有指本字為【價】。辛棄疾《醜奴心》:「博山道上,千峰雲起,驟雨一霎時價。」但【價】字現在已有另外解釋,二字分工井然,強用似乎不妥;因此本書沿用俗寫。
多用於句尾以表達語氣,音「格」;或無本字,或可參考【架】字。
既 類似書面語【的】字用法。據考本字為【忌】,語氣助詞,《詩經.鄭風.大叔於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用作結構助詞時,本字則應為【其】,《尚書。周書》康誥第十一:「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但【忌】【其】均已有其他意思,又本地向造字【嘅】或用【既】字代替,為免閱讀困難或亂碼,本書仍選用【既】。
喺 在、處於的意思,讀【係】第二聲。有指本字應為【匚】。《說文解字》大徐本:「匚,胡禮切,讀與傒同。受物之器。象形。凡匚之屬皆从匚。」《唐韻》胡禮切。《集韻》戸禮切,奚上聲。為免閱讀困難,本書沿用俗寫。
哦 表示反應,例「哦,知喇。」嗯,知道了。也可用作動詞:古時作詩,叫「吟哦」。詩成而後唱誦,謂「吟」,未成章時謂「哦」;引申成重複的低吟、發牢騷之意,例:「老婆哦徂成晚」妻子發了一晚牢騷。
噃 多用於句尾以表達語氣,音「播」,或作「啵」;或無本字,待考。
囉 多用於句尾以表達語氣,音「Lor1」;或無本字,待考。
咋 多用於句尾以表達語氣,音「詐」;或無本字,待考。
啫 多用於句尾以表達語氣,音「嗟」,或無本字,待考。俗寫亦有借用「唧」、「嗟」等字。
咯 多用於句尾以表達語氣,音「Lor8」;或無本字,待考。
喇 或俗用【嘞】字,有肯定的意思,例如「得喇」(成了)、「死喇」(要死了、不好了);本字待考。
呢 俗寫,此、此處、此時之意,坊間借用「呢」,或「哩」,音Lei1,「呢隻」(這一隻),「呢個」(這一個),「呢道」(這裡)、相反「箇道」(那裡)。有指正字為【爾】,《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註〕爾,近也,或曰移也」;《陶潜飲酒詩》:「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但此字同時亦有其他意思,為減混亂,本書沿用俗寫。
晒 做晒(做完),講晒(說完),【晒】有完結、完成之意。亦有指本字為【曬】,與【煞】字同義,有十分、極、盡之意;坊間有人誤用【哂】字,從口部,此字音「診」,見成語「不值一哂」,有恥笑的意思,故萬萬不能誤用;另見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則指本字應為【澌】,盡也,音「曬」。為減混亂,書中姑且沿用俗寫。
捃 即撿、拾,後又引申為搜集,即尋找之意。漢劉向《說苑》卷十四《至公》:「使王子革、王子靈共捃菜。」唐李延壽《上南北史表》:「除其冗長,捃其菁華。」坊間多用【搵】字,但此字其實本義是浸入或浸沒;亦是吻的意思,貼住的意思,《西廂記》:「半推半就,又驚又愛,檀口搵香腮」,《西遊記》第七十二回:「(豬八戒)急轉身,又跌了個嘴搵地。」
搦 音「溺」,拿起之意。例:「尐嘢跌晒啦!搦起佢啦!」
拎 同【搦】。
攞 拿取也。《集韻》:良何切,音羅,揀也。或亦作攎。
擉 音(chok3),戳或刺之意,《莊子‧則陽》:「冬則擉鱉於江」。釣泥鯭魚時,如吃餌時,快速地把魚絲往上一提,令魚勾刺中魚身,方能上釣,稱為「擉泥鯭」;也有快速地來回移動的意思,因此後引申為快速,如近日常見潮語「擉樣」,指藝人一發現有鏡頭時瞬間改變表情,擺出迷人的樣子。
諗 想、思考的意思,詩經〈小雅.四牡〉:「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
揀 挑選的意思,《魏志.袁紹傳》:「博愛容衆,無所揀擇。」
伏 音「僕」,即伏下、伏低的意思。
笮 音「責」、或「擇」,壓住的意思。《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音窄。《篇海》狹也,迫也。出去疾也。又屋上板。《說文》在瓦之下,棼之上。又《增韻》壓也。通作措。又有說正字應為「迮」或「矺」,但似乎「笮」字更為可信。
睺 音(hau1),監視、看準的意思,例:「睺實 / 睺住佢」(監視著他)、「睺準時機」(看準時機),坊間亦有借音用【吼】字;另有一說指【睺】應讀成(hau 4),音「猴」,有意欲謀取之意,例:「睺住份身家」(對家產虎視眈眈);本書暫姑且選用,待考。
惜 愛惜也,亦是粵語俗寫「錫晒你」、「愛錫」的正字,讀「鍚」第三聲。《說文》:痛也。从心,昔聲。《廣韻》:悋也。《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又,息約切,音削。近期坊間亦已開始接受和改用正字(見2012年10月27日《明報》新聞:「朱茵無痛分娩 惜晒叉燒包」)。
掂 音(dim3),以手估量物之輕重,引申為以手接觸。《西廂記》﹕「盡著你說短論長,一任待掂斤播両。」例﹕「毒品害人,大家掂都唔好掂呀!」
扂 音(dim6),俗寫【掂】;撐門直木,引申為直的意思,如「打扂」,即擺直、一直。「橫扂」,即橫直,又曰反正。見於《韓愈•進學解》:椳闑扂楔。例:「橫死扂死,不如同其死過。」又《集韻》徒念切,音磹,所以止動也。《顏氏家訓》,與扅通。
怗 音(dim6),俗寫【掂】,乃平定、使服帖的意思。《玉篇》:服也、靜也。《公羊傳•僖四年》:「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怗荆,以此爲王者之事也。」例:「大家畀心機,重差少少就搞怗。」
緊 例:做緊(行動中)、去緊(前往中)。有指正字為【亙】,《說文》:常也。《禮•月令》:文繡有恆。《聊齋志異•狐嫁女》:廣數十畝,樓宇連亙。古時又恆、亙相通,今讀(heng4)或(gang2),據稱古讀(gen2),待考,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呃 指欺騙,「呃人」即騙人。有指正字為【譌】,《唐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音吪。《說文》譌言也。引《詩》民之譌言。《小雅》作「訛」。又《玉篇》僞也,化也,動也。又妖言也。詳訛字註。又《山海經》章莪山有鳥,名曰畢方,見則邑有譌火。《註》譌亦妖訛字。因此正字待考,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噏 音(ap1),說話的意思,例如「口噏噏」、「發噏瘋」、「唔好噏得出就噏」等;正字為「」,《篇海》女洽切,動口也,以言也。又有考指正字應為「嗑」。《廣韻》:古盍切。《說文》多言也。《集韻》嗑嗑,語也;多言也。但此字現今又容易令人聯想「嗑藥」,因此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悒 音(ap1),鬱悶鬱結之意。例:「心悒」、「唔開心就講出來,唔好悒住嚮個心道」。《唐韻》於汲切《集韻》《韻會》乙及切,《正韻》一入切,音邑。从心邑聲。不安、憂心的意思;《楚辭‧天問》武發殺殷,何所悒。
罯 音(ap1),覆蓋之意,例如敷藥粵語說「罯藥」。《說文》网部:覆也。今例:「山草藥罯得就罯」,乃借同音字指亂說話、亂噏一通。
詈 音「荔」,《說文》罵也。《禮‧曲禮》怒不至詈。《史記·魏豹傳》漢王罵詈諸侯羣臣。通作盻;《孟子》使民盻盻然。例「眼詈詈」,怒目而視也。
揞 音菴上聲,即「黯」,用手覆蓋;《唐韻》藏也。
囟 音「荀」。《說文》頭會腦蓋也。即腦囟。
瞌 音恰,瞌眼睏、打瞌睡;《貫休詩》瞌睡山童欲成夢。
睩 音碌,眼睩睩之意;《王逸九思》哀世兮睩睩。
嗅 音臭,嗅覺。亦可讀作「控」,用鼻取氣;《前漢》「不嗅驕君之耳」;例:「嗅埋去聞下先。」
髧 音陰,髮髧;《詩經》髧彼兩髦。
搲 《集韻》烏瓜切,音「蛙」,手捉物也,或指牽挽。《類篇》烏瓦切,音「畫」,吳俗謂手爬物曰搲。近有「搲銀」一詞,意指專注賺錢,讀「Wei 銀」。
髀 音「比」,腳上截為大髀;《禮記》帶下無壓髀。
猋 音標,狗奔跑狀;又指疾風、暴風,同「飆」。《爾雅》扶搖謂之猋。例:「猋汗」指汗急流也。
衋 音「激」,「衋心」、「衋氣」指悲傷痛苦,俗寫「激心」;《書經》民罔不衋傷心。
肫 《韻會》株倫切,音諄。《說文》肫面權也,面頰也。例:「面珠肫」。
岌 音(ap6),例:「岌頭」,即點頭的意思;《說文解字》卷九山部【岌】:山高皃。从山及聲。魚汲切。
漚 音(au3)。《集韻》《韻會》《正韻》於候切,謳去聲。《說文》久漬也。《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麻。例:「天氣潮濕,尐野好易漚到發毛(發霉)。」
扑 正字應為【扌暴】,《廣雅》《釋詁》擊也。唐陸龜蒙等開元寺樓看雨聯句:「垂檐珂佩喧,扌暴瓦珠璣濺。」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批 有指正字為【卑刂】。《唐韻》匹迷切。《集韻》《韻會》篇迷切,音批。《玉篇》削也。又《韻會》通作批。《杜甫房兵曹胡馬詩》「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又《集韻》匹計切,批去聲。割也。
煲 《彙音寶鑑》以緩火煮物曰煲也。又寫【缹】。《玉篇》缹,火熟也。《齊民要術.卷八.蒸缹法》﹕「缹豬肉法:淨燖豬訖,更以熱湯遍洗之,毛孔中即有垢出…」。
煠 用水煮熟之意,音「霎」。《廣韻》士洽切。《集韻》實洽切。《廣韻》湯煠。《博雅》爚也。坊間多借用「烚」,實此字讀「合」《集韻》:轄夾切,音洽,火貌。
熝 《集韻》盧各切,音祿。煉也。坊間多作「淥」,用水加熱煮熟之意,例「熝個麵食」。《西遊記》「爛煮馬藍頭,白熝狗腳跡。」《太平廣記》「有士人,平生好喫熝牛頭。」
渣 例:「湯渣」指缹湯剩下渣滓。有指正字為【苴】,《詩‧大雅》如彼棲苴。《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待考。
抯 或作【摣】,俗寫【揸】,拿在手中,握住的意思。《唐韻》《廣韻》側加切。《集韻》《類篇》莊加切,音渣。《說文》挹也。从手且聲,讀若樝梨之樝。又楊雄《方言》卷十:「抯摣取也。南楚間凡取物溝泥中謂之抯,或謂之摣。亦此字引伸之義。」錢繹疏:「今俗語讀如揸。」清‧東魯古狂生《醉醒石》:「但其時國家制度未定,文官未免圖私,徵稅增耗,問事罰贖,一味摣錢。」明‧周清源《西湖二集》:「李後恍惚之間,見黃貴妃站在面前,便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趕上前摣開五指,把黃貴妃一個巴掌。」
掹 音(mang1)或(mang3),義同,指拉、拽。例:「佢掹甩徂我粒衫紐(他拽掉了我一顆衣扣子)。或指拔,例:「掹草」即拔草。坊間有時或用「抆」字,此字實乃抹、揩、擦的意思,例:「抆乾淨」指(用布)抹乾淨。
掁 俗寫「燦眼」,刺眼也。《唐韻》直庚切。《集韻》《韻會》除庚切,音棖。《廣雅》觸也,撞也。《博雅》揬也。《謝惠連‧祭古冢文序》以物掁撥之,應手灰滅。《註》南人以手觸物曰掁。《韓愈‧城南聯句》裂腦擒摚掁;又引申作剌激。
耖 俗寫【摷】,《廣韻》初敎切《集韻》楚敎切,音抄。《廣韻》重耕田也。《集韻》覆耕曰耖。又田器也。《農政全書》耖如耙,其齒更長,所以耖土益細;後引申為反覆找尋之意。
掅 俗寫【稱】,抽出、提起的意思;例:「同我掅佢出來。」(如我把他從裡面抽出來。)《唐韻》《集韻》千定切,靑去聲。《博雅》持也。一曰捽也。又《集韻》《正韻》七正切,音倩。義同。又與倩通。《六書統》假人力曰掅。
戳 《篇海》敕角切,音卓。槍戳也。《醒世恒言》:眾强盗拚命死戰,戳傷了幾個莊客。
簎 俗寫【拮】或【吉】,剌入、插入之意。《集韻》實窄切,音齰。取魚器也。《周禮‧天官》以時簎魚龜蜃凡貍物。(註)簎,謂以杈刺泥中,搏取之。又《廣韻》士角切。《集韻》測角切,音娕。義同。又《集韻》測革切。
髧 俗寫【揼】,讀三或六聲,義同;原為頭髮垂下之象,後引申為拖長、拖延的意思,例「髧雞」、「髧波鐘」。《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感切,音蓞,髮垂也。《詩‧鄘風》:「髧彼兩髦。」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夜来夢見小於菟,猶是髧髦垂两耳。」
戥 有指正寫為【誁】,音鄧,代言、助言之意,例:「戥你唔抵」,替你感到不值之意。《字彙》補梗切,跰上聲。說也。又助言也。《宋史‧宗室表》:「贈朝散大夫不誁。」
扚 抽起、釣起之意。《廣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音的。引也。《揚子‧方言》揜取曰扚。例:「扚佢出來。」把他抓出來或抽出來之意。
戙 俗寫借用【棟】字,起立的意思,例:「戙起支旗。」把旗幟站起來/ 升起來。《廣韻》徒弄切,音洞。《玉篇》船板木也。
企 站立之意。《正韻》去冀切,舉踵望也。《爾雅.釋鳥》鳧雁𨢄,其足蹼,其踵企。《前漢.高帝紀》日夜企而望歸。亦有指正字應為【跂】,《詩經‧國風‧衛風‧芄蘭》「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攰 疲倦之意。《集韻》居僞切,疲極也。《正韻》弊也,力乏也。《魏志·蔣濟傳》彫攰之民。口語經常說「攰賴賴(讀第四聲)」,有指正寫應為「攰憊憊」;《通俗文》疲極曰憊,疲劣也。《易‧遯卦》:「係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但憊字雖有疲倦之意,未知是否可讀成(laai4),有待考證。
伆 俗寫【甩】。《揚子‧方言》伆邈,離也。吳越曰伆。《博雅》斷也。又《集韻》文拂切,文入聲。義同。
叻 聰明、特出之意,正字應為【十力】,《說文解字》才十人也。但此字無法輸入,暫時姑且沿用俗寫。
嬲 惱怒也。段玉裁《說文》嬈字注云:「嬲乃嬈之俗寫,故許(慎)不收。」隋書《經籍志》:「釋迦之苦行也,是諸外人來嬲惱以亂其心而不能得。」唐亦應《一切經音義》對嬈訓為:「苛也,一日擾也,戲弄也。嬈亦惱也。」但【嬈】同時又有嬌嬈的意思,因此沿用俗寫。
焪 燒焦的意思,港造字【燶】代替。《廣韻》《集韻》去仲切。《玉篇》盡也,乾也。《廣韻》火乾物也。
淋 俗語「照頭淋」,指被水由頭撥下來,又見「淋花」即澆花、「淋雨」即在雨中狀。《廣韻》《集韻》如林切,音壬。《字林》濡也。《博雅》韏也。又有指正字應為「銋」。《字林》:濡也。《博雅》:韏也。本書仍沿用舊寫法。
噆 俗寫【㗳】。例:「噆真尐原來好好味」。《說文》嗛也。《玉篇》銜也。《莊子‧天運篇》蚊虻噆膚,則通昔不寐矣。《淮南子‧覽冥訓》噆味含甘。又《集韻》子感切,音昝。
噍 音「趙」,例「噍香口膠」指吃口香糖。《廣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音焦。《說文》齧也。《玉篇》嚼也。《前漢‧高帝紀》襄城無噍類。《註》如淳曰:噍,祚笑反,無復有活而噍食者也。《荀子‧榮辱篇》亦呥呥而噍,鄉鄉而飽巳矣。
櫼 俗寫「打尖」、「尖隊」,「打尖」向指旅途中休息或進食,無不守規矩中途插隊之意,《鏡花緣》第六十三回:「即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聞是上等過客,必殺雞宰鴨。」【櫼】原指「上平下尖的木塞」。古代木匠見斧鑿與木柄相接的榫口不穩時,即用小木楔打入榫縫處使之固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子廉切,音尖,楔也。玄應書曰:「今江南言櫼……木工於鑿枘相入處有不固。則斫木札楔入固之。謂之櫼。」亦作【鉆】。《戰國策》蘇秦以大鐵鉆打入大樹喻離閒之人:「…….鉆自入而出,謂以大鐵鉆釘入大樹一邊……」。
索 形容女子美艷性感,市井之徒用語。有指正字為【嗍】,待考。
盞 正字應為【女贊】。《說文解字》色白而美好。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窿 穴也。《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𡘋音隆,穹窿,天勢。正字應為【竉】:《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籠。孔竉,穴也。《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惡心孔再透一个窟竉,黑肚腸重打三重趷。」但【窿】字借用久矣,亦從穴部,本書姑且繼續使用俗寫。
趷 音(gat6),形容走路一拐一拐之意。
咪 讀「米」第二或三聲時,有不要、請勿之意,例:「咪搞」指不要搞作;有指正字為「勿」:《論語》「非禮勿言」。待考。讀第六聲時,則有就是、就要、就來的意思;例:「人老就病,病咪死囉」。
儃 俗寫「嘆」,例:「嘆世界」「嘆咖啡」,【儃】實有舒適享受之意。《正韻》徒亶切,壇上聲。儃儃,舒閒貌。《莊子‧田子方》:「有一史後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楚辭•思美人》:「吾且儃佪以娛憂兮,觀南人之變態。」
唞 亦有直接寫作「抖」,音(tau2),意指休息一下,如「唞涼」(乘涼)、「唞暑」(放暑假)、「唞氣」(呼吸一下或休息一下)、「早唞」(早點睡或晚安)。
哈 通呵(責),坊間多借用「蝦」字,可解作大聲斥責人,引申為欺負人之意。清《兒女英雄傳》:「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說。」
文 貨幣單位,港人說一元時讀一「蚊」,第一聲。唐張祜《感歸》:「行卻江南路幾千,歸來不把一文錢。」
點 怎樣、如何的意思。「點算好?」怎好?「點搞?」怎辦?「想點?」想怎樣?「點揀得落手?」怎可能挑選?有指本字為「怎」,待考。
嗄 不清楚的聲音、或指有雜聲,例「訊號唔好所以嗄嗄聲」。《正韻》所嫁切,沙去聲。《玉篇》聲破。《集韻》聲變也。《老子‧道德經》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俗寫多用「沙」字。
瀡 一般寫成英語「SIR」,滑的意思,例「瀡滑梯」公園或遊樂場一種常見遊戲設施。《正韻》息委切,音髓。《玉篇》滑也。《禮‧內則》滫瀡以滑之。《註》齊人滑曰瀡。又《集韻》髓隨切。義同。
偃 俗寫「跣」或「扇」,詹憲慈《廣州語本字》:「足躧滑物而向後倒也,俗讀偃若鱔」。吳越春秋:「迎風則偃,背風則仆」。
屘 音「Mei1」方言,排行最小之意,引申最尾之意。如比賽中「包屘」,「第屘」者,最差的意思。
捩 指扭轉、擰、折斷、扭轉、違逆之意。如「睏捩頸」例:「尋晚睏捩頸,今日條頸痛到痹。」昨晚睡覺落枕了,今天脖子酸痛得很。又「捩手」,反手之意。例:「件衫又舊又黃,畀我捩手掉徂佢。」(衣服都這麼舊了,要是我早就把它扔掉。)
擒 音「禽」,指爬出、爬上,例:「擒出窗。」(爬出窗外。)「擒上去。」(爬到上面去。)
搞 把問題搞清楚。做、幹、從事。如搞生產、搞建設、搞社團、搞衛生、搞好關係、搞活經濟、搞出成績來。
攪 使別人的工作、生活秩序等發生混亂:攪擾、打攪。轉動、翻動:攪動、攪和、攪拌、攪混、攪渾、攪攪振。
俗寫,音「不」或「匹」,指以工具掘出、撈出的意思,如飯(添飯)、水(從某處把水撈出來)。正字待考。
搋 音「猜」,常有誤寫成【搓】(音初),義同;例如搋麵粉、搋波。
撻 音「taat3」,如鞭撻;《唐韻》、《集韻》他達切,打也、抶也。《周禮.地官.閭胥》:「凡事,掌其比,觵撻罰之事。」〔註〕撻,扑也。〔疏〕有失禮,輕者以觵酒罰之,重者以楚撻之。《儀禮.鄉飲酒禮》:「罰不敬,撻其背。」近代引申為跌下、摔下的意思,如「撻生魚」、「撻落街」,音「daat3」。此字有時亦被借用到其他地方,如「蛋撻」(港式甜品一種,由翻譯英語TART而來)、「撻車」(開動汽車,由英語START的偕音而來),讀「taat1」。
持 音「似」,持住、有所持、持勢凌人之意。
抵 見《周禮》:「買者各從其抵」;俗語「好抵買」,價錢合理、便宜之意。
擤 音「Sang3」,排出鼻腔内的粘液,例:擤鼻涕。
扻 磕的意思。《集韻》損,古作扻。苦感切,音坎,擊也。碰撞之意,例;「扻親個頭」(碰傷了頭。)「扻頭埋牆」(把頭往牆上撞。) 坊間時借用【撼】,原指震撼,六聲。或讀音截,剪髮之意,《集韻》側吏切,治髮也。《莊子·庚桑楚》:簡髮而扻,數米而炊。
掗 音「Nga6」。《集韻》倚下切,音啞,搖也。《篇海》取也。《字彙》衣駕切,音亞。强與人物也。亦有阻礙、霸佔之意。
埞 《字彙》同堤,音「Deng6」,指一處地方。如「掗埞」指阻礙地方;「無埞走」無處可逃;「唔知埞」即不知那地方在那裡;俗語「買棺材唔知埞」實指人白撞而不怕死。
褪 《韻會》吐困切,吞去聲。卸衣也。又有減色、消退、後退之意。例:「行路打倒褪」指走路不進反退,不合常理,暗喻運氣不好。
謴 音「坤」。《廣韻》《集韻》翫(玩)人也。又順言謔弄貌。
焮 俗寫「興/ 慶」,火熱、或惱怒之意。例:「食徂辣椒,個口好焮」吃完辣椒口中像火燒一樣。「老闆今日好焮,大家好自為之。」老闆今天火氣猛,大家小心。《廣韻》《集韻》《韻會》香靳切,音憖。《玉篇》炙也。《廣韻》火氣。《左傳‧昭十八年》司馬司𡨥列居火道,行火所焮。
焫機 俗寫「辣雞」,火燒而發熱之物,後借用指焊錫用的發熱棒的俗稱,又再引申為火氣很猛的意思,例:「焮過焫機。」指其人火氣比焊錫機更猛。【焫】《廣韻》《集韻》如劣切。《韻會》《正韻》儒劣切,音呐。燒也。《禮•效特牲》卽奠,然後焫蕭合羶。
老點 欺騙的意思。出處待考。
我地 清道光元年《粵謳》中載:「我地,方言我門也」,當時俗寫是「地」、「門」,至於是否正字,暫不可考。坊間造字作「我哋」,另有指正字為「我等」,指「等」是古字之變音,音地。但如此寫法,恐生混亂,因此本書沿用「我地」。
箇個 坊間造字作「嗰個」。《粵謳》:「箇處,方言彼處也」;又「邊箇,方言何人也, 又那箇也」。配合我們日常用法,明顯有兩個讀音,因此寫「個箇」和「箇個」均可。但同時「個」字亦是慣用的量詞,如「一個人食一個橙」,用前一種寫法,易生混亂,因此本書姑且寫成「箇個」、「箇時」、「箇陣」,相信比較清晰。
焉個 俗寫「邊個」,即問「那一個」的意思;《里仁》:「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另又見「邊道」,正寫應為「焉道」,即問「那一處」的意思。
碌葛 葛即粉葛,食用植物;「一碌葛」即一條粉葛的意思,也用作形容一個人呆笨、土頭土腦,反應遲鈍。
嘥氣 浪費氣力的意思。有指正寫應為【扌崽】氣;《集韻》山皆切,音崽。散失也。待考。
潮語 「潮」原來指潮州,潮語本是地方方言;自從網絡語言興起及逐漸影響日常用語,漸演變成另一種意思;「潮」是指時尚、新穎、帶領潮流之意,因此出現「潮人」、「潮語」等字眼,意指新鮮新奇的潮流用字或語言。
cap水 香港潮語,巧取豪奪之意。「cap」來自英語「capture」,水指財富。
梗係 「梗」,肯定的意思,亦因「梗」字與「硬」字的字形相似,後於潮語中演化出「硬係」一詞,同義。有考據指「梗」的本字應為「恆」,但為免閱讀困難,本書仍選用俗寫。
剩係 只是、只有的意思。坊間亦常借用【淨】,寫成「淨係」。
係未 「是否」的意思,坊間亦有寫作「係咪」,本字待考。
謦欬 聊天的意思。《集韻》《類篇》言笑也。《莊子.徐無鬼》:「昆弟親戚之謦欬。」《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本指欲語之前,以輕咳清喉嚨之狀,後來則引申為佛法遍傳的意思,而僧人談佛法,民間亦說成「謦欬」,今人多以為是「傾談佛偈」之意,遂作「傾偈」。
歷亂 俗寫「立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參成世界總遊魂,錯認訛聞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歷亂使人渾。」指紛亂,雜亂。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九:「銼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唐‧盧照鄰《芳樹》詩:「風歸花歷亂,日度影參差。」宋‧梅堯臣《送周直儒秘校和州都曹》詩:「濕雁不起沙上嘶,君思歷亂如盎絲。」清‧吳偉業《退谷歌》:「庭草彷佛江南綠,客心歷亂登高目。」冰心《超人》:「繁星歷亂的飛舞進來。」柯靈《獨語》:「紅綠信號燈焰火似的滿天飛,高射炮歷亂地送出炫目的火花。」又有爛熳之意;南朝梁‧簡文帝《采桑》詩:「細萍重疊長,新花歷亂開。」元‧張雨《燕山亭‧楊梅》詞:「纖手素盤,歴亂殷紅,浮沉半壺脂水。」《天雨花》第一回:「一頭黃發挽時新,野花歷亂簪雙鬢。」
糟騭 音「遭質」。將人輕薄、刻薄曰騭。《說文》輕薄也。
狼戾 俗讀「啷捩」,指凶狠,暴戾。「戾」本指「彎曲」,引申又有違背、破裂、暴戾、猛烈、安定、罪行、禍患等。《戰國策‧燕策一》:「夫趙王之狼戾無親,大王之所明見知也。」文選‧王褒《洞簫賦》:「貪饕者聽之而廉隅兮,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呂向《注》:「狼戾,惡性也。」唐‧李白《幽州胡馬客歌》:「天驕五單於,狼戾好凶殘。」【三國演義】第五回:「( 董卓 )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例:「佢份人好狼戾。」指他的脾氣很大。「發狼戾」,蠻不講理之意。
冤戾 音「淵捩」,冤枉之意。例:「你唔好冤戾我!」你不要冤枉我!
中意 俗寫多作「鍾意」,喜愛的意思。漢書江充:「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用中意。」《醒世恆言》《張廷秀逃生教父》:「王員外因是愛女,要揀個有才貌的女婿,不知說過多少人家,再沒有中意的。」
自隊 時下流行語,指自己拿起酒瓶往喉嚨灌下去,取其狀;有指正字為「扌享」,與朾同,或作揨,本為突入、衝刺之意。宋趙叔向 《肯綮錄•俚俗字義》:「觸突人曰揨觸。」因此引申亦有強迫之意。待考,姑且沿用俗寫。
奀皮 或作「韌皮」,形容孩子頑皮,屢勸不聽;本字待考。
老舉 舊指娼妓,妓院又稱「老舉寨」,正確出處待考。
蝕底 吃虧。正字待考。
糴米 買米的意思。《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廣韻》入米也。《左傳.莊二十八年》:「臧孫辰吿糴于齊。〔疏〕買穀曰糴。吿糴者,將貨財吿齊以買穀。」
影相 拍照的意思,取自「攝影」與「相片」;坊間或寫成「映相」,但是「互相輝映」中的「映」字有反射、反照、或播映之意,卻沒有攝取影像的意思。
鑊黸 燒焦了黑色狀,形容運氣不好或黑的樣子。《廣韻》落乎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說文》齊謂黑爲黸。《廣韻》黑甚。
重有 【重】重複、還有的意思;坊間多借音寫成「仲有」,【仲】是排行第二,仲兄、仲弟,又或者是「地位在中間」的意思,實無「重複」之意,故萬萬不能誤用。
而家 現在、如今、當下的意思,本字應為「而今」,《前漢記‧孝宣皇帝紀二》:「而今百姓,多上書觸諱以犯罪,朕甚憐之。」後變音成「而家」,同樣情況亦發生於「家陣」(今陣),「家下」(今下)。亦有讀成「依家」,據考是西關內外發音不同所致。本書中姑且沿用「而家」,方便閱讀。
遞時 將來的意思,坊間亦寫「第時」或「第二時」;本字待考。
尋日 昨日的意思;陶淵明《歸去來辭》:「尋(不久前)程氏妹喪於武昌。」亦又考指正寫為「疇」,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一:「雖非甲冑士,疇昔覽穰苴。」宋《王邁》簡同年刁時中俊卿詩:「願君在莒心,端不渝疇昔。」本書中姑且沿用俗寫。
成日 一整天、無間斷的意思。《全宋詞》吳龍翰《喜遷鶯》:「怕人猜著是相思,成日不開簾。」《金瓶梅》第七十五回:「你成日守著他,怎麼不曉的﹗」
騎呢 奇怪、難看的意思。有指本字應為「畸零」,《字彙》凡數之零餘也。唐元稹《論當州朝邑等三縣代納夏陽、韓城兩縣率錢狀》:「人户输納,元無畸零,蹙數所成,盡是姦吏欺没。」本書姑且仍用俗寫。
戇怴 俗寫「戇居」,指人外型或行為愚蠢。【怴】《集韻》許月切。《字林》戇貌。
撓痕 俗寫「R痕」、或「拗痕」,搔癢的意思。【撓】《集韻》《韻會》《正韻》尼交切,音鐃。抓也,搔也,亦擾也。又屈也。《孟子》不膚撓。《趙岐註》讀平聲。又《集韻》《韻會》《正韻》女敎切,音鬧。義同。
腌臢 俗寫「奄尖」,指人十分挑剔。《水滸傳》第七回:「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況我當不得這擦刮,受不得這腌臢,不如死了,與他結個來生緣罷。」
鞠住 俗寫「谷住/ 焗住/ 局住」。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居六切。《楚辭·九章》鬱結紆軫兮,離愍而長鞠。撫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左傳·宣十二年》有山鞠藭乎。《註》山鞠藭,所以禦濕。
朒脧 俗寫「肉酸」,難看、難為情之意。例:「件衫恁少布,恁暴露,好朒脧。」指衣不稱身,暴露身體,難看又難為情。【朒】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从月。肉聲。《玉篇》縮朒,不寬伸之貌。《前漢‧五行志》王侯縮朒不任事。【脧】《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集韻》縮也。《韻會》俗語謂縮朒爲朘縮。《正韻》減也。《前漢‧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
蚊赧 被蚊子叮後出現紅腫。赧《正韻》乃版切,音戁。臉紅狀。《說文》面慚赤也。《孟子》觀其色赧赧然。
骨突 又作「鶻突」或「猾突」,俗寫「核突」或「核凸」,形容物件突出,後引申作難看恐怖狀。《聊齋志異》:「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複非人。」《明史•劉宗周傳》:「誅閹定案,前後詔書鶻突。」《二刻拍案驚奇》趙縣君喬送黄村:「吴宣教心裏猾猾突突,走了出來。」
藞苴 俗寫「那渣」,指邋遢。不整潔;不利落;不端莊。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面目皺瘦,行步藞苴。」或指闌珊。清‧曹寅《題柳村墨杏花》詩:「勾吳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點鬢華。」《大藏經》《大慧普覺禪師語錄》:「落落魄魄鬧市行。藞藞苴苴沒羞恥。」《集韻》藞:呂下切,音砢。《玉篇》:藞䕢,不中貌。又《類篇》:藞苴,泥不熟貌。苴:粗麻,引伸作粗劣。例:「你手段好藞苴。」指其人手段卑劣。
著衫 穿衣服之意。《宿山寺詩》:「中宵能得幾時睡,又被鐘聲催著衣!」《國語辭典》﹕「著,穿上。《樂府詩集》卷七十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著我繡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詩》:『裘披青毛錦,身著赤霜袍。』」
得閒 空閒、悠閒之意;《晏子春秋‧雜下二八》:「異日朝,得閒而入邑,致車一乘而後止。」屈原《楚辭.九歌.山鬼》:「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閒。」
措錢 俗寫「儲錢」。《說文解字》:措者,置也。《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倉故切,音醋。
斨錢 音唱,斬、切斷之意。《唐韻》七羊切。《說文》方銎斧也。《釋名》斨,戕也,所伐皆戕毀也。《詩·豳風》取彼斧斨。古時以金銀交易,找贖時多會切成碎塊,即「碎銀」;後來改用硬幣紙幣,變成斨錢。
家私 俗寫「傢俬」,家具、家當也。《水滸全傳》第一一九回:「莊院田產家私什物,宋太公存日:整得整備。」
隔籬 旁邊、鄰居之意。杜甫《客至》﹕「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俗寫時誤用同音字「隔離」,實為隔絕、分離之意,例如「隔離病房」。
閂門 關門的意思,閂音山。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雜誌》近代成語:「閂門閉戶:閂,門橫關也。」清‧李雨堂《五虎征西》:「至半個時辰已到了天王廟。將已二更時候,左右人家多已閂門閉戶。」《老殘遊記》第五回:「此地有酒,你們閂了大門,可以來喝一杯罷!」
遴迍 坊間寫成「論盡」,形容動作不協調、不靈活。【遴】《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說文》行難也。《前漢‧杜欽傳》誠難以忽,不可以遴。【迍】《廣韻》陟綸切。《集韻》《韻會》株倫切,音屯。《玉篇》迍,邅也。梅堯臣《送崔秀才》:「今子振衣去,焉能久迍羈?」而且「論盡」二字亦有「盡量討論」之意,例:「論盡人生百態。」因此容易混淆,建議使用正寫。
犖确 音「Lak1 Kak1」,怪石嶙峋貌。犖:《唐韻》呂角切《集韻》《韻會》力角切,音䃕。《說文》駁牛也。馬色不純曰駁。确:《唐韻》胡覺切《集韻》轄覺切,音學。磽确,石地。與墝埆同。唐‧韓愈 《山石》詩「山石犖确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宋‧蘇轍 《墨竹賦》:「山石犖埆,荊棘生之。」
毷氉 俗寫「忄孟憎」,感到心煩氣燥納悶之意。五代‧韋莊《買酒不得》:「停尊待爾怪来遲,手挈空瓶毷氉歸。」《唐國史補》:「舉子不捷而醉飽,謂之打毷氉,謂拂其煩悶也。」
啽吟 形容低聲呢喃狀,音「唵沉」。【啽】《集韻》吾含切。寐聲。《列子‧周穆王篇》:眠中啽囈呻呼。【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另參考上文【哦】字。
輘輷 坊間寫作「景轟」,指二人之間有不可告人之事。輘《集韻》車聲。輷《廣韻》《集韻》《正韻》呼宏切,音轟。車聲。出自西漢《洞簫賦》「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輷。」本指車輛行走時發出的巨響,後解作發出巨大的聲音;引申為事情很明顯有內情,卻不可明言,只可秘而不宣, 如今凡是指事情內裡定有乾坤,而不好挑明,或難以窺見。
旮旯 音「卡啦」,指角落、狹窄、偏僻、隱蔽靠邊的地方。例「山旮旯」。《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解扣鬆裙,在炕旮旯裡換上。」 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五章:「不用我,把我放到牆旮旯裡,我也不埋怨。」
譖氣 囉唆之意。《唐韻》莊蔭切;《集韻》《正韻》側禁切,簪去聲。坊間俗寫「唚氣」或「噚氣」。《詩·小雅》:譖言則退。虛假的、流言蜚語之意。另《釋文》譖本亦作僭,有多餘之意,例如「僭建」。因此【譖氣】就有「長氣」的意思。
幫襯 光顧的意思。正字待考。
好串 形容囂張的態度,俗寫為「寸」。據考源自文革時代的廣州。當年文革紅衛兵有所謂串連,紅衛兵拿著毛語錄,打著紅旗,串連時目中無人,態度囂張,廣州人稱之為串仔、串女。有說從那時開始「串」便成為囂張的代名詞。
細孥 俗寫「細孥」,小孩子也。《唐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音奴。《玉篇》子也。《書‧甘誓》予則孥戮汝。《註》罪及其子也。《詩‧小雅》樂爾妻帑。《集韻》暖五切,音弩,子也。又,奴故切,音怒,妻子也。
混吉 源自香港開埠之初,曾經飯店酒樓會向每位客人提供清湯一碗,委稱吉水,窮人到酒樓混一碗免費吉水,於點菜前偷走,酒樓伙記便說此人混吉也。
千祈 俗寫「千其」,實指「千次祈求」,有千萬、拜託之意,。
求祈 是「祈求」的倒裝用法,本來祈禱求福應該認真的,卻反過來,就是隨便馬虎之意。俗寫「求其」,乃謬誤也。
濕碎 有指正寫應為「碎」。《廣州方言字典》零碎、瑣碎、量少。
針黹 音「針子」,女紅也。《說文》箴縷所紩衣。《爾雅·釋言》黹,紩也。《郭註》今人呼縫紩衣爲黹。《疏》鄭註司服云:黼黻絺繡。爲黹謂刺繡也。
攬炒 香港潮語,有同歸於盡之意。【攬】指一同、一起、一齊之意;【炒】來自廣東小炒,多種材料放在鑊中兜亂,於是炒字多意會為混亂、撞擊之意,如「炒粉」(撞板),「炒車」(汽車撞翻)。
腍善 【腍】音林,肉質鬆軟之意,《廣韻》如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飪。《廣韻》味好。《集韻》飫也。又《增韻》熟也。《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豈知神之所饗也?」《註》腍,熟也。又《五音集韻》式任切,音沈。義同。又《集韻》徒念切,音磹。《博雅》美也。指人腍善,意謂其人容易相處,甚至易被人欺負。
儑𠉤 俗寫「執笠」,結束營業,不做貿易之意。【儑】楊倞注荀子話與『濕』通,《集韻》鄂合切,傝儑,不著事。【𠉤】正字通字彙音踏,不著事也,俗讀作「耷」。《廣韻》言不任事也。皮日休《二遊詩》:「嘗聞佐浩穰,散性多儑𠉤。欻爾解其綬,遺之如棄靸。」
一齊 一起、一道之意。岳飛《郾城縣北並垣曲縣等捷奏》:「(王剛等)認是頭領,遂一齊入賊軍。」《朱子語類》卷六:「義如利刀相似,胸中許多勞勞攘攘,到此一齊割斷了。」《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十餘隻般,篩鑼掌號,一齊開出湖去。」
周時 經常之意,本指一日一夜,譬如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周時又可解經常。《太平天國‧欽定士階條例》:由總閲於廵察官中簡選二員,給以印封鎖鑰,便司啟閉,並令周時巡緝,以重關防。
𪘬齴 俗寫「牙煙」,人驚慌時的表情,引申驚險之意。《集韻》《玉篇》露齒貌。《王延壽•王孫賦》:齒𪘬𪘬以齴齴。《太平禦覽•兔缺》:短長肥瘦皆有比擬,顏師伯缺齒,號之曰齴。
搭救 俗寫「打救」;早見于元明清小說戲曲,《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我這裡割捨了老性命,搭救這兩個小嬰孩。」《西遊記》:「吾乃西天太白星,特來搭救汝生靈。」《金瓶梅》:「西門慶哀告道:萬望法師搭救!」《水滸全傳》:「今日得將軍搭救,便是重生父母,再養爹娘。」
收皮 結束,使……中止之意。據考來自賭博中的番攤。「皮」是番攤的術語,可以理解為彩池、賭台等。「四個一皮」,即四個單位為一組。結束稱為「收皮」,就是將賭具收拾好。以前有人在街上非法擺賣玩番攤,看風聲的人遇上警方巡邏,就會叫「收皮」(結束了),叫擺攤口的人趕緊離開;後來收皮這個廣東俗語被廣泛使用,意思和語意也被延伸了;現在收皮的意思是,叫你不要再那樣說那樣做了,說明他很不滿意你的說法(做法)讓你停止那樣做(說),是不禮貌的用語。另一層延伸含義是:通過暴力手段教訓或殺掉某人,有威脅的意味,例:「我而家拖馬來收你皮。」意思就是叫人來砍對方。
老世 香港用語,老闆、東主之意。源于日佔時期,香港淪陷後,日軍建立所謂戶籍管理制度,規定商店在門楣釘上戶籍牌,上面寫明"世帯主某某"。"世帯主"是日文戶主的意思。後人們漸稱店東為「老世」,俗寫亦多訛為「老細」。
擏惜 小心處理、愛惜之意。擏音「Geng6」,《集韻》渠京切,本作擎。《正韻》與檠通。輔正弓弩器。《荀子‧性惡篇》良弓不得排擏,則不能自正。
挐掕 俗寫「啦(扌能)」,有關係、牽連之意。例:「無挐無掕」沒有來往、沒有關係之意。【挐】音(naa1),《廣韻》:牽引,絲絮相牽。《莊子•漁父篇》:「丈挐而引其船。」《宋玉•九辯》:「枝煩挐而交橫。」《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時已昏,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掕】(lang3),《說文解字》:止馬;勒馬。
陰騭 俗作「陰質」。《尚書•洪範》:惟天陰騭下民。《傳》:定也。陰騭,默默使人安定,後轉指陰德,做好事,功德也,於是說成「積陰德」。陰功變無陰功;陰騭變陰毒。
䞾騭 俗作「糟質」,虐待之意。《說文》䞾騭,輕薄也。
祲馟 粵語說「有祲馟」,音「有朕除」,指有一陣氣味,多指異味。【祲】《廣韻》子心切。《集韻》《韻會》咨林切,音駸。《說文》精氣感祥。又日旁氣。《左傳‧昭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註)祲,妖氛也。《疏》隂陽氣相侵,漸成祥者。又有指應為【陣】,或「一陣」,量詞。【馟】《字彙》陀胡切,音涂。香也。本書暫借用祲馟。
鼻齃 俗寫「鼻哥」。【齃】《廣韻》烏割切。《集韻》許葛切。同頞。《說文》頞,鼻莖也。《廣韻》鼻齃。《史記‧蔡澤傳》:「唐舉相蔡澤蹙齃。」【註】鼻蹙眉也。
膝頭髁 俗寫「膝頭哥」,指膝蓋。《廣韻》膝骨。
老悈悈 音(nget3),俗寫at或【兀】。《說文解字》:謂悈與亟音義皆同。《漢‧方言》:悈,老也!《晉‧郭璜注》:皆老者皮色枯瘁之形也。
脹畐畐 俗寫「脹卜卜」;【畐】《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說文》滿也。
一舊舊 有指正字為【具】,音舊,待考。亦有指正字為【】,《說文》:熬米麥也。《篇海》:乾飯屑。為方便閱讀,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一撻撻 正寫為「土耷」,一塊塊的意思。《集韻》德盍切,地之區處。無法輸入,暫沿用俗寫。
輆澀澀 俗寫「鞋十十/ 鞋霎霎」,粗糙之意。【輆】《廣韻》苦亥切。《集韻》可亥切。輆軩,不平也。【澀】音「霎」;《唐韻》《韻會》色立切。《說文》不滑也。
密拶拶 音「密質質」,指擠逼。《唐韻》𡛷末切。《集韻》《韻會》子末切。逼也。相排迫也。《韓愈‧雪詩》漰騰相排拶,龍鳳交橫飛。
戚眼眉 【戚】正字為【】;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舉目使人也。無法輸入,暫沿用俗寫。
眼瞧瞧 俗寫「眼超超」。元‧高明《琵琶記》:「撇呆打墜,早被那人瞧破。」
頭㗳㗳 【㗳】最早見《莊子‧齊物》:「南郭子仰天而噓,㗳焉如喪其偶。」失落茫然,垂頭喪氣之意。
講詒話 俗寫「講大話」,說謊的意思。《中論·考偽》:骨肉相詒,朋友相詐。
借尐意 指藉故、借意,此處的「意」,轉音讀「倚」;另有情況如「詐假意」,亦會轉音讀成「詐家依」;還有對人的稱呼如「老陳」(陳先生)讀成「老診」、「老黃」(黃先生)讀成「老枉」,亦在粵語中經常出現。
黑鼆鼆 形容光線不足,環境黑暗。【鼆】音掹。其相反就是光掁掁,形容光亮刺眼,顏色方面還有「黄黚黚」(顏色發黄);「烏黢黢」(顏色黑),【黢】音卒;「白翁翁」《周禮‧天官》:「成而翁翁然,白色」,或作「白蒙蒙」、「白朦朦」。
靜蠅蠅 形容冷清清、似乎只有一兩隻烏蠅飛過的環境。本字待考。
巴巴聲 形容液體噴出狀,尤指流血。「巴巴」似乎是形容那個聲音,讀作「(ba4)把聲」。本字待考。
拿拿臨 為擬聲詞,應該無本字,形容盡快、匆忙的意思,選用【臨】字,取其「臨時臨急」之義。待考。
扯大奅 俗寫為「車大砲」。奅,音砲,虛也,空大也;亦即粵語「鬆奅奅」本字。
二遝六 俗寫「二打六」,指烏合之眾。遝:《唐韻》徒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達合切,音沓。《正韻》雜遝也。《前漢‧劉向傳》雜遝衆賢,罔不肅和。《曹植‧洛神賦》衆靈雜遝。
好撈攪 十分混亂的情況。例:「你間屋點會恁撈攪架?」你的家怎麼可能亂成這樣子?有指正寫為「澩嫪」,澩音撈上聲,嫪音教下去聲,紛亂也。《吳都賦注》眾相交錯之貌。《呂向注》錯亂貌。《駢雅》糾亂也。但【澩】字又讀「學」,【嫪】字又讀「路」或「苗」或「妙」,強用恐更混亂,本書姑且沿用俗寫。
空豂豂 指空空如也,例「間屋空豂豂,咩都無」(屋內空空如也,甚麼也沒有)。【豂】《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說文》空谷也。《博雅》深也,空也。俗寫多作「空了了」或「空溜溜」。
毛鬙鬙 坊間或寫作「毛神神」,指毛髮亂狀。《廣韻》蘇增切。鬅鬙,髮短。《類篇》髮亂。元袁桷《扈蹕開平次魯子翬韻》:「共知心耿耿,明對髮鬙鬙。」
懵蔽蔽 指人傻頭傻腦,被騙了也不知道。晋葛洪《抱朴子•弹禰》:「朽木、鉛鋌,班輸、歐冶所不能匠也。而復走投荆楚間,終陷極害,此乃衡懵蔽之効也。」
細氓崽 俗寫「細蚊仔」,指小孩子。【氓】《說文》,民眾也。【崽】揚子《方言》子也。江湘閒凡言是子謂之崽。《廣韻》:自高而侮人也。一曰呼彼之稱。《爐邊野話》:牛耕田,馬吃穀,爺做工,崽享福。
臊孲崽 俗寫「蘇蝦仔」,嬰兒。【臊】《廣韻》腥臊。《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孲】《集韻》《類篇》於家切,音鴉,赤子也。元楊维楨《六宫戲嬰圖》詩:「百子圖開翠幈底,戲弄孲孲未生齒。」
㨮𢃳膺 俗作「兜巴星」,掌摑之意。【㨮】《集韻》當侯切,音兜。批也。《說文解字》:批,手擊也。【𢃳】,清‧段玉裁《說文解字》:反手擊也,按此字當是从帚,巴聲。【膺】,胸也。《增韻》:作擊。
亂晒坑 亂套、一塌糊塗狀。正字待考。
砰碐磅硠 形容很嘈吵的聲音;【砰】《集韻》《韻會》《正韻》披耕切,音怦。石聲。《司馬相如‧上林賦》砰磅訇礚。【碐】:《集韻》閭承切,音陵。碐碐,石貌。左思賦:「伐河鼓之磅硠」。
蔫肨爛臭 【蔫】《唐韻》於乾切,音焉。《說文》菸也。《韻會》物不鮮也。又《增韻》食物餲也。又《集韻》依言切,義同。又《正韻》伊甸切,音宴。臭草也。【肨】《廣韻》《正韻》匹絳切。《集韻》匹降切,音炐。《玉篇》肨,脹也。《廣韻》臭貌。又《集韻》披江切。俗寫「冤崩爛臭」,其實有字可寫。
耍喱挵𧼩 不務正業,蠱蠱惑惑,訛訛騙騙。耍:耍把戲。喱:加強耍的語氣。《集韻》:挵𧼩,邪行也。
戾橫折曲 歪曲事實之意。
莫釐頭尻 廣東南海俚語,即近年流行「無厘頭」一語正寫。「莫釐」指無甚道理、不清不楚,「尻」係指脊骨尾部或未長成的尾巴,即「末端、最尾」之意。意指形容人或事沒頭沒腦無邏輯可言。「莫」通「無」,「釐」通「厘」;又「尻」字或由於誤為粗話而避諱;因此簡化成「無厘頭」。
(未處理部分)
啪針
架生
郇盤
符籙
冚唪唥 全部
撢垃圾 撢字,字源除孝服
擳暗瘡
捩恁棄
虢礫緙勒 林林總總
放飛機 來自舊香港典故。香港有史以來第一次上演水上飛機飛行表演,萬眾期待;第一日因颱風關係取消;第二日天朗氣清,卻因機師生病取消,推至第三日,輪到飛機引擎故障取消。最後飛行表演就沒有再舉行。從此以放飛機形容講得出又做不到的人或行為。
巴閉 源於印度語;自漢朝起廣洲已與來自東南亞及中東等地通商,傳說印度商人嘈吵,經常大叫「BAP RE!BAP RE!」〔我的天呀!〕,廣州人以為對方態度囂張,也就學著說,漸變成今日的「巴閉」。
大耳窿 指放高利貸、放貴利的人。傳說舊香港時放高利貸者,多向基層勞苦大眾放貸,平日把一個銀元塞在耳朵的耳窿作為記號,讓人容易識別,因而得名。
一文雞 典故來自舊香港塘西風月;話說在塘西召妓,先寫一張花紙,上列自己名號,妓女名字,及妓院名稱;寫好交由酒樓雜役帶去妓院;技女接到花紙,便應召出局,每次局票收一元;稱妓女為「雞」,來自北話的「妓」,以一元召一妓〔雞〕,後來稱一元為一文雞。
十三點 上海市井俚語,解放前後大量上海人南移,漸融入粵語中。初時意謂「敲亂鐘」,當時時鐘每一小時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最多也不過敲十二下,但時鐘居然敲出十三響,當然是不正常,有癲癲傻傻之意,故以此代表人的性格。
丫嗚 以前漢朝大將軍劉胡,因為皮膚坳黑,所以叫呢個將軍做「坳胡」,大將軍武功厲害,蠻人非常害怕,每遇小兒哭啼,便以此恫嚇孩子們:「還不聽話?劉胡來捉你啦!」後演變為「坳胡來啦!」「丫嗚婆來啦!」「丫嗚公來啦!」
死仆街 原來唔係粗口。五六十年代系香港有好多有錢的死鬼佬,成日媾女。果陣時唔似而家又卡拉OK、又上網甘多娛樂活動,媾女基本上只有四種選擇;1. 比較無錢就去公園郊遊;2. 有尐錢就去睇戲;3. 比較有錢就去跳茶舞;4. 高尚人家去打網球。一般用打網球呢種方法媾女的都係有錢仔,又偏偏係呢班友最無本心,經常嚼完松,搞大人個肚又唔認數,所以廣大市民都好憎恨呢班以體育為名玩弄女性的傢伙,因為係呢班人裡面有好多都係鬼仔,果時系香港鬼佬仲比較霸道,所以大家都唔敢直接叫〔衰人〕,就用英文叫呢班人做〔sports guy〕,中文意思系〔玩體育的死仔〕。經常有家長同D意亂情迷的女兒講,〔果個系sports guy 尼嘎,玩你嘎咋,女。〕到後來,〔sports guy〕就被音譯成廣州話〔死卜街〕,凡系D好衰好衰的人都係。
捉黃腳雞 從前農民養雞,因雌雞可生雞蛋,因此喜養雌雞而不喜雄雞,如遇祭祀,多以雄雞酬神;農民先把穀物撒在門外,群雞啄食,當雄雞撲上雌雞背上交配時,正是捉雄雞的最好時候,農民捉雄雞腳而擒,而雄雞的雙腳呈深蛋黃色。
參考:
《廣東俗語考》孔仲南
《廣府俗語探奇》潘永強著,中華書局出版;
《港式廣府話研究》吳昊著,次文化堂出版;
《次文化語言》《正字正確》彭志銘著,次文化堂出版;
《Tightrope! A Bohemian Tale》(中譯:亂世童真)胡愛嘉博士(Dr. Olga Walló)著,曾焯文博士譯,香港文韻出版社;
粵語維基百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1806c40100v7er.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1806c40100v305.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1806c40100v919.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1806c40100v9mj.html
本漢女自己作資料搜集如下:
㩄 嘥 浪費,讀微積分喎……唉,㩄澌我尐心機!
眲 呃 欺騙,我畀人眲徂100文呀。
謆 扇 以言惑人,我畀人詡徂一鑊啊!
罨 覆蓋, 敷,我扭親隻腳,中醫話要罨藥。
侲 腎/神 神經質,條友成日驚有人害渠,人都侲侲地忌。
眅 坦 反眼,眼眅眅
揄 休 牽挽,着衫揄褲
剢 篤 督
滮 標 噴,喊到眼袋、熊貓眼都滮澌出蒞
挽 掹 拉扯 鬼挽腳; 爾件事無得挽忌啦。
僆 𡃁 少年、年輕人、後輩 僆仔僆妹
咸不論 冚罷冷 全都(唐代外來語) 成燒瓶碳酸咸不論分解完。
竉 窿 孔穴 條褲有個大竉。
屛(埋) 柄 藏 尐也你屛埋喺焉道?
竵歪 咩 不正、不直、偏離元處 你個頭係毋係竵徂呀,寫字寫到竵竵斜斜忌?
忔 乞 可惡 渠成日都做埋尐忔人憎忌也,真係激死我呀。
尛𡮐 【liu1lang1】撩Lung
贔屭 閉翳
瀡 Sir
毄 積,半斤八兩,做到隻毄恁既樣
掱 爬,扒手,掱手
衒 演嘢,衒嘢,
滒 窩,滒蛋牛肉飯
迆 He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