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解構集資四大途徑
解構集資四大途徑
○九年股場最矚目的集資事件應是?控(00005)的「世紀供股」。全球經濟環境嚴峻,不少上市公司為求增強資本狀況,紛紛外出「撲水」,集資途徑除了供股外,公司還可選擇配股、發行優先股及可換股債券等。然而各種集資方式的程序有異,又會對股價造成不同影響,投資者宜先作了解,避免蒙受不必要的損失。
1.供股:股價恐受壓
供股是指公司發行新增股票予現有股東認購,股東可按自己的持股量認購股票,若上市公司以二供一方式供股,即原有股東手持每兩股舊股,就有權認購一股新股。供股條件包括供股價及供股比例,由於供股後,已發行的股份數目增加,每股資產淨值(NAV)及每股盈利(EPS)會被攤薄,或令股價短期內受壓。
供股比例愈高,新發行股數愈多,所形成的攤薄效應愈嚴重,對股價影響亦愈大。若集資額是用作擴充現有或未來業務,供股則能推動盈利增長,利好股價及公司前景發展;如果籌集資金是用來還債,便暴露公司本身的財政問題,股價或會因而受壓。
例子:
?控○九年三月宣布以每股28元作價,每12股供5股。因供股顯示?控「水頭不足」,且市況不濟,故供股消息令?控股價一度急插。另外,渣打(02888)於○八年十一月以91股供30股及大幅折讓48.7%發行4.7億股,在宣布供股復牌後,股價倒升2.61%。
2.配股:散戶最不利
配股又稱為批股,是公司或大股東透過獨立第三者作為配售代理,協助物色有興趣的獨立投資者(即承配人),一次過向他們出售若干百分比的股份,但小股東較難會成為批股對象。配股方式可以直接發行新股或以「先舊後新」進行。
配股對散戶算是最不利,因此若所持的公司進行配股,可行方法就只有伺機沽貨離場,以減少損失。
例子:
宏利(00945)○八年第四季業績差劣,錄得九九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季度虧損,並在○八年十二月宣布配股。消息宣布後,股價即日大跌8.1%。
3.發優先股:吸引投資者
優先股與普通股均是由上市公司發行,但兩者的股東權利卻有所不同。優先股不會享有投票權,但設有特定且高於普通股的股息息率以吸引投資者。
持有優先股的好處是,股東可每年賺取指定股息,或按銷售文件條款獲定期收息;普通股股東則只在錄得盈利及宣布派息的情況下,才會獲得股息。公司一旦破產或清盤,優先股股東的索償權會優先於普通股股東,獲優先分配公司還清債務後的剩餘資產。
例子:
富邦香港(00636)於○八年十月發出盈警,並宣布同年十二月以1供1方式發行11.72億優先股,年息率9厘,集資約9.36億元。消息引起市場憂慮,翌日股價跌8.4%。
4.發可換股債券:成本相對低
可換股債券是公司債券的一種,亦是結構性投資產品,屬債券及認購期權組合,持有人可按發行時已協定的兌換價及比率,將債券單位轉換為發債公司的普通股。市況疲弱,公司會傾向發行可換股債券來集資,一來其成本低於發新股及向銀行借貸,二來所支付利息亦較發行普通債為少。
基於可換股債券的可兌換性質,在未行使轉換股份前,持有人可定時賺取利息;當公司股價升至高於行使價時,持有人則可將債券兌換成股票獲利,但投資者須接受較低的票面息率及孳息率。
例子:
四海國際(00120)○九年一月宣布向百利保(00617)發行本金額2,800萬元的可換股債券,初步換股價為每股0.3元,悉數轉換後可兌換9,333.33 萬新股。
=======================
散戶教學 - 五礦建設配股看先舊後新
五礦建設( 0230)公佈,向最少 6名獨立投資者配售 4.3億股,當中 3.9億股是新股,其餘 4000萬股為母公司五礦集團減持套現。
-----
本文主角不是五礦,而是談配股這回事.
各位常聽說"先舊後新"配股,何謂先舊後新?又何解要這樣做?
一般而言,已經上了市的公司,如再有資金需要,一是從貸款拿錢(如問銀行借),一是向投資者印股票拿錢.兩者各有利弊,日後再談,現在只看印股票.
假設我持有A上市公司70%股票,合共70股,其餘30股是市場持有(可以是機構,亦可以是散戶).A公司有資金需要,決定向李嘉誠發行20股,這20股是新印的,即發行後,A公司的全部股本將會增加至120股.
但是,這些新發行的股票是有禁售期(我忘記多久,像是3個月),對接手這些股票的人(in this case,李嘉誠)便不太好了,這限制會對這次配股的吸引力下降.那該如何做?
便是"先舊後新"了.我作為大股東,手持的股票早已過了禁售期,所以我"先"將持有的20股"舊股",售予李嘉誠,然後A公司再發行20股"新股"予我,完成後我還會持有70股.
整件事,我作為大股東,並沒有減持套現,新獲得的資金全部也是A公司獲得.
-----
五礦的情況就有小許不同.配售的4.3億股中,其中4000萬股是其母公司減持套現,即是,"先舊"4.3億股,由五礦母公司配給投資者,但"後新"則只有3.9億股,中間的4000萬股是母公司套現,五礦母公司所持的股數是實實在在減少了4000萬股.
母公司套現,從表面看,一般也是其認為所持的公司股價已經過高,對市場來說是不好的訊號,因為母公司是"insider",其對所持公司的業務較市場更熟悉.
記得我之前談論過五礦吧
http://terence-story.blogspot.com/2009/12/412.html
"...五礦集團未來的地產業務,只會透過注入五礦建設去發展.像11月中,便注了三家公司(其實是三個地產項目)予五礦建設,五礦建設不用付現鈔,只需要按$2.36印6億多股新股去支付對價..."
我暫時先當這次減持4000萬股套現,是用來彌補上述交易中,五礦母公司(即五礦集團)沒有收取現金的資金缺口,雖是無可厚非,但我對這動機是有保留,我不敢說五礦集團財務狀況是很好(上市央企的母公司財務狀況通常麻麻,日後再詳談,簡單地說,就像母親生了孩子後,孩子營養很好,肥肥白白,但母親則十分虛弱),但是減持4000萬股,套現只是2億多元,這不是甚麽大數字,為何當日完成上述注資又不收現金,要現在襯配股時套現?相差只是每股$0.09,即$300多萬而已...目前我沒有持股,但管理層這樣做,會令我產生小許負面印象.
-----
話又說回來,買五礦建設這類有注資概念的股票,要有心理準備它會經常配股集資,如集資是用於收購,長線而言是好事,但短線會攤薄舊股東的權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