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爆乳傳奇 ~ 中醫篇


爆乳傳奇 ~ 中醫篇

中醫豐胸處理原則是改善氣血循環,並滋養肝腎為主,辨症施治,對症下藥。自然療法,不需擔心隆乳秘密被人揭穿
文 ╱ 龔威銘
採訪諮詢 ╱ 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樂英如醫師、台北婦幼醫院莊雅惠醫師、李家雄中醫診所醫師李家雄、陳潮宗中醫診所醫師陳潮宗、老師郭月英、邱勝美皇家經絡美學負責人暨經絡美容作家邱勝美(以上按筆劃順序排列)

中醫許妳一對絕世好波
內文:想到豐胸,腦中直覺想到西醫隆乳手術或豐胸霜、通乳丸,但隨著銳不可擋的豐胸潮流,中醫也開闢的豐胸門診,因為不必動刀且療法自然,女星、歌手也風聞而來,想藉助傳統醫學讓自己胸上小丘變成壯麗高山。
想要乳房長大,時機也是相當重要的關鍵,發育期乳房成長快速,之後趨於緩慢,直到懷孕又開始再度發育。而月經週期因體內荷爾蒙變化,亦會影響胸部大小。所以應該善用時機,讓胸部成長更上一層樓。

小芽變大樹
陳潮宗則指出,胸部成長有兩個高峰期:青春期( 12 ~ 18 歲)和孕期,青春期是全力往前衝的階段,「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給予充足的營養,胸部便能發育良好;孕期為了哺餵寶寶,胸部也會大幅成長,一旦退乳後,胸部也隨之縮小,好在是「進二退一」,胸部會比孕期多一個罩杯。其他時候除非體重上升(脂肪增加),乳房多半不會有太大的波動。

步入青春期的少女,胸部從無到有,開始快速成長,莊雅惠表示,乳房發育(從首次月經來潮開始算起)到成熟,平均來說 ~ 年,但也有人長達 年,這段時間是乳房發育最重要的階段,若缺乏豐沛營養,發育不良的小胸部就產生了。

小胸部的哀歌
莊雅惠提出,胸部發育不佳有兩個主因,一是氣血循環,二是先天遺傳。當氣血虛弱,營養不足或無法吸收,胸部缺乏「建材」,只能蓋「矮平房」;若家族體質本就出產飛機場,或本身乳腺不多、不發達,即使注重養分灌溉,也難成為波霸妹。

常保好心情
妳知道嗎?胸部大小跟個性、脾氣有關,心情容易煩躁、鬱卒的胸部小,不愛發脾氣、個性大而化之的人胸部大會。陳潮宗指出,心情鬱悶造成血管末梢循環不佳,肝氣不順暢,導致氣血不足,乳腺發育不佳。乳房屬於陽胃經,脾胃暢旺氣血足,乳房豐美。心情開朗,肝經自然通暢,而肝與腎關係密切,腎氣足則肝經氣血通達,乳腺豐滿,乳房堅挺。

疑點重重篇
疑點 :林志玲的豐胸秘方
之前民視新聞播出林志玲胸部長大的秘密是喝『清豆漿加蛋』、『豬腳』、『雞腳』,姑且不論她胸部是真是假,但這些食物真的能幫助胸部 UP 喔! 因為清豆漿的原料是黃豆,黃豆是最佳的蛋白質來源,不僅蛋白質含量較高,質也較佳。黃豆還含有異黃酮,植物動情激素,天然的荷爾蒙。 郭月英老師認為 豬腳、雞腳都富含膠質, 膠原蛋白營養高多少能夠幫助豐胸。

疑點 :瘦女生卻有大胸脯
看到許多女藝人,個頭小小或身材纖瘦窈窕卻能擁有傲人雙峰,讓女人羨慕不已,男人看了兩眼發直,口水直流,當藝人還真是老天賞臉吃飯,外在條件硬是比一般人好,但天意真的是如此嗎?
以中醫觀點而言,陳潮宗、莊雅惠、郭月英都認為,身材纖瘦卻擁有大胸部的女生實屬難得,大部分都是家族遺傳所致,但一般來說幾乎不可能。

中醫豐胸之穴道針灸按摩篇
內文:青春期正在成長,若給予針灸刺激乳房成長效果快而且顯著,但過了發育期,成長較不容易,雖然有效但成果不夠大。若想創造乳房第二春,就是藉由懷孕來豐胸。
莊雅惠、陳潮宗、樂如英等多位認為,穴位豐胸是可行的,只是體質遺傳與時間點掌握左右了胸部成長的空間。針灸道理等同穴位按摩,針灸因為直接對穴位施針,不論是針灸或按摩都是以乳房周圍穴道為主,促進血液循環,進而輔助胸部成長。

熟女也有春天
中醫講究多元性的配合,而非單一治療。想豐胸,需要針灸 中藥 按摩三管齊下,約 個月後,胸部平均可增加一個罩杯。此外,體質與營養也會影響成長的幅度,太瘦的女生很少會有大胸部。陳潮宗就其個人看診經驗而言,針灸豐胸效果比穴位按摩好。一個星期針灸 ~ 次,持續三個禮拜為一個療程,當事人就能感受胸部略有成長。

單純氣血不足想要維持乳房豐厚的人,樂如英建議要靠中藥補血、提氣,把氣提上來,才能豐胸。另外藉由運動鍛鍊胸大肌、胸小肌,肌肉豐厚不會有胸部變小的危險,也不用擔心下垂,伏地挺身是最好的運動方式,要持之以恆地每天練習,但不要過度勉強,傷到二頭肌的韌帶。

10 分鐘的傳說
邱勝美老師的經絡按摩以刺激氣血循環、打通阻塞通道為主,透過這套經絡按摩,只要 10 分鐘,便能感覺胸部增大(約個罩杯)。持續、長期的按摩能幫助胸部定型,通常月經來潮後三年若發育狀況不佳,就該開始乳房按摩,幫助刺激、成長。不宜飯後進行經絡按摩,每天一次,持續 15 分鐘即可。

按揉穴位 ˙ 乳房往前走
陳潮宗點出鷹窗穴、乳根穴、壇中穴、大包穴可加強胸部四周的氣血循環,脾胃影響營養吸收,若能兼按合谷穴、三陰交、足三里可疏通經絡、提理脾胃,提昇蛋白質與脂肪吸收,乳房自然變得較為豐滿。若沒有時間細細按摩,乳根穴、壇中穴、大包穴是非按不可穴位,想豐滿就靠這三穴位。

按摩穴位雖沒有特定的時間點,但建議在沐浴後較佳。因為洗澡後全身身體發熱,氣血循環良好,整體處於放鬆的狀況下,按摩效果事半功倍。邱勝美老師建議可按壓肺筋、心筋、心包筋,或按摩手臂內側的痛俞(阿是穴),若搭配刺激乳腺暢通的保養品,也都能幫助乳房發育。

郭月英老師建議洗澡的時候,除了自我乳房的檢查外,還可順著胸部往上拍打刺激乳腺,由外往內按摩,郭月英老師認為與其按摩乳房,倒不如先疏通腋下經脈、淋巴,畢竟這兒才是源頭,胸部周邊氣血暢通,才有發展的可能。

萬丈高樓平地起
雖說飲食均衡是豐胸最重要的條件,但缺乏其他條件配合,也難發揮功效,陳潮宗提供健美胸部的小秘方,讓想擁有美胸就從日常生活開始吧!
•  運動可讓胸大肌有力,乳房有彈性,不容易下垂。
•  晚上 11 點至凌晨 點是最佳睡眠時間,因為此時肝氣、肝血旺,有利乳房健美,熬夜和睡眠不足是豐胸的大敵。
•  保持好情緒。

延緩乳房鬆弛老化
歲月催人老,胸部也有同樣的問題,一旦鬆弛老化,下垂趨勢會愈演愈烈,但吳文宏表示,只要用對方法,就能延長青春、減緩老化問題。
•  運動、飲食與平日生活作息正常。
•  按摩有助於血液循環,游泳、 spa 都是可行的方法(水按摩)。
•  停經以後的女性可用荷爾蒙治療延緩老化。
•  施行提乳手術,術前不需空腹,不需入院,只要門診施行即可。
•  隆乳手術。現在新一代的貝殼式義乳可隨時灌水或抽水來調整乳房大小與高度。
波波成長日記
說了這麼多理論與豐胸最高指導方針,想必大家對豐胸都有一定的了解,現在由專業的中醫師提供按摩方法與運動方針,讓妳每天努力一點點,波波也往上提昇一些些,總有一天妳也能擁有傲人堅挺的雙峰曲線。

波波 UP 按摩樂
想自己 DIY 穴位按摩,可面對鏡子找出正確位置,以拇指或食指按壓,每個穴位約按壓 ~ 8 分鐘,略感痠痛即可,陳潮宗指出按摩力道不宜過重,過重則「洩」,未達成豐胸反而先洩氣。手腳穴位則可用原子筆的筆頭點壓。穴位按壓完畢後,可輕輕地按摩乳房周圍及腋下。

按摩是有竅門的!在中醫推拿、按摩、針灸都有「補」、「洩」的觀念,健胸屬於補的部分,強刺激為洩,輕刺激為補,補洩之間掌握好,若感覺痛則力道過強,若感到舒服愉快則力道適中。

豐胸按摩膏 DIY
材料:白芷、天門冬、菟絲子、女貞子、當歸、黨參及何首烏各 錢,桔梗 1.5 錢、凡士林 250 克、小麥胚芽油100c.c. 
作法: 1. 將藥材細切或研磨成粉備用。
2. 將凡士林加熱融化倒入藥材拌勻後,熄火燜約 20 分鐘。
3. 再起火滾後轉小火煎煮 15 分鐘,過濾備用。
4. 待涼後,倒入小麥胚芽油 100c.c. ,凝固後即成自然中藥豐胸膏。
Up 重點 :氣血雙補、豐胸美白

打通腋下淋巴
當發育期胸部未發育,就要靠按摩或運動來加強。郭月英認為,豐胸前應先處理腋下的淋巴左右互拍 50或100下。拍打腋下可消除副乳,疏通胸部周圍的經絡。且不管胸部大小,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外擴,所以拍打時,手可將胸部推往內撥。
方式: 晚上睡覺前或沐浴時 手臂高舉,另一手拍打腋下及腋下貼近胸部的周圍,力道適中,拍打有助於打通阻塞的淋巴。多拍多健康,平時有空就互相多拍打幾下吧。

健胸體操這樣做
Up 重點 :強力運動胸、頸深層肌肉,可刺激內分泌,達到豐滿、美挺乳房的效益。鍛鍊胸肌,可健胸,保持胸部堅挺、不下垂。

1. 健胸轉腰運動
雙腳打開,平行舉起直立的啞鈴在胸前,並且隨著扭腰的動作將啞鈴平行往右,再換邊揮動,動作可重複幾次。

2. 簡易豐胸體操
1. 腳站開比肩稍寬,抬頭挺胸,提缸縮腹,手肘往身體兩側極力伸直,與肩成一直線,手掌翹起,手指盡量撐開。
2. 腳跟踮起,眼睛、嘴巴盡量張大,讓顏面神經緊繃,維持 ~ 分鐘,可多反覆幾次。
3.1 和 動作熟練後,可將手臂後拉,可補強豐胸與美乳效果。

3. 伏地挺身
1. 將雙手撐在地面上,與肩同寬,雙腳併攏,腳尖頂地,靠手臂力量做伏地挺身動作。若手臂力量不夠,膝蓋跪在地上,上半身做伏地挺身即可。
2. 辦公室做運動,雙手打開與肩同寬,手掌貼於牆壁,雙腳併攏,腳尖與牆有點距離,雙腳打直,腳板不離地,靠雙手做「推」、「撐」的動作。
3. 每天 10 下,若勤加練習, ~ 個月就可以感受成效。

4. 雙手畫圈圈
兩首向外伸直,以順時或逆時的方式畫圈,可增強乳房組織,使乳房支扥的韌帶發達,胸部豐挺。
註:若單側胸部發育不良,陳潮宗建議可多做單側的胸臂擴張運動。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Obamacare變成Obamascare

Obamacare變成Obamascare 2013年11月4日
Obamacare是美國的經濟災難,又是民主黨的政治災難。昨日,羅姆尼Mitt Romney在會見傳媒Meet the Press節目中公開指責奧巴馬不誠實。奧巴馬說美國人可以保留他們的保險,其實是說謊。
奧巴馬的另一承諾,美國人可以保留他們的醫生,也是不誠實。單是 UnitedHealthcare一家保險公司就因為Obamacare在紐約中止2,100位醫生的合約,8,000名聯邦醫療補助優惠計劃的年老病人失去他們的醫生。
Medicaid是州政府向窮人提供的醫療福利,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出錢,由州政府自由決定執行細節。要成功推行Obamacare就一定要擴大州政府的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因為Obamacare的起點是貧窮線133%,但是,Medicaid的終點大約是50%。即是說,貧窮線50%至133%的人得不到Obamacare的補助,又拿不到Medicaid。以前,這些人還可以買廉價醫保,Obamacare把這些廉價醫保廢掉。這些人現在拿不到醫療福利,又沒有Obamacare,也負擔不起醫療費用,陷入絕境。為了讓Obamacare與Medicaid銜接。Obamacare規定明年1月1日開始,所有州政府要為貧窮線133%以下的人提供醫療福利,以個人計算,一年收入約15,000美元。2012年6月的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州政府有權選擇是否擴大Medicaid。美國50州之中,只有24州擴大Medicaid。在沒有擴大Medicaid的地區,Obamacare出現怪現象,例如有些人年薪2萬美元,可以拿到Obamacare的補助,有機會幾乎免費得到醫保。年薪1萬美元的人反而拿不到醫療福利和Obamacare的補助,淪為無醫保窮人。估計有數百萬美國人掉下這個無保裂縫之中。明年,可能有數以萬計美國窮人因為缺乏醫療服務而死亡。不能強制擴大Medicaid的Obamacare已經註定失敗,由始至終是個笑話。
加州的Medicaid叫Medical,明年開始擴大。Obamacare的保費比廉價醫療保險貴兩倍,雖說有政府補助,其實只是退稅。很多人本身已經有退稅,例如聯邦稅的教育稅務優惠。收入越高,退稅額越低,但是交越多稅; 收入越低,退稅額越高,但是交稅越少。那就是,沒錢交稅的人可以拿到沒用的退稅額,有錢交稅的人卻拿不到有用的退稅額。買私人醫保的人
超過一半美國人不明白Obamacare,法案有2700頁,寫到一團糟。我在美國接受過法律訓練,也基本上看不明白。Obamacare還未正式實行,百多萬美國人接到保險公司通知取消保單。原來奧巴馬一再保證不會取消現有保單是說謊,再加上推行Obamacare一團糟,Obamacare變成Obamascare,即是全民醫保變成全民恐慌。了解加州地產情況的人告訴我,自從10月1日開始,一向嚴重缺盤的三藩市多了很多住宅放盤。灣區的消費突然放緩,情況非常明顯。昨日,我在南灣的一家髮型屋看過情況,20美元剪髮只是中下價,不算高檔,星期六下午只有一兩個客人,過往要排隊等半小時。
以我個人為例,我今年沒有買醫保,我太太的醫保是每月220美元保費,一年約3,000美元。明年是16,000美元,如果生病,還要加上昂貴的分擔費用。我和太太,明年要減少開支最少15,000美元,連去快餐店吃漢堡飽、剪個髮也是奢侈,不要說去看電影。如果我正在供樓,當然是將物業放盤,因為供樓的錢都被Obamacare吃掉。美國經濟有7成是內需,Obamacare肯定打擊內需。明年1月中才會知道Obamacare對美國經濟衝擊有多大。

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我們為何應該免費把錢給每個人?



我們為何應該免費把錢給每個人?

2009年5月的倫敦。一項包含了13位無家可歸遊民的小實驗展開了。他們是遊蕩在街頭的退役老兵。其中一些人一直睡在The Square Mile的冰冷瓷磚上,而這裡是超過40年的世界金融中心。這些老兵遊民的存在耗費了巨大的社會成本。警察治安管制、法律服務、醫療照護等等:這13位遊民老兵每年耗費了納稅人數十萬英鎊的社會成本。

那年春天,一個當地的慈善機構採用了一項激進的決定。這些街頭遊民老兵們將成為一項創新社會實驗的受益者。不再給他們食物券、不再有廚房裡的晚餐或偶爾才給他們的過夜住所庇護。這些人反而將得到顛覆性的援助:由納稅人所資助。他們每個人都將收到3千英鎊的現金,未附加任何的前提條件。這些人能自由決定要把這些錢花在哪裡。相關的諮詢服務也完全是自由選擇的。不再有刁難人的要求或問題。他們唯一必須回答的問題是:

「你覺得什麼才是對你好?」


園藝課程

「我對他們的回答沒有龐大的期待。」一位援助人員如此回憶道。

然而,這些無家可歸的遊民所展現出來的欲望,其結果是相當卑微的。一台電話、一本護照、一本字典--每位參與者都有自己關於什麼才是對其自身最好的想法。沒有人把他們的錢浪費在酗酒、毒品或賭博上。相反地,大部份的人對於花費自己所得到的金錢,都抱持著一種極端節儉的態度。平均而言,到了第一年的年底,只花了8百英鎊。

Simon的生活透過運用這筆錢而天翻地覆。雖然對海洛因已成癮了20年,他最後仍成功戒毒並開始去上園藝課程。「在我的人生中,終於第一次每件事都順利進行。我感覺現在能做到一些事。」他如此說道。「我正想回家。我有兩位小孩。」

在此實驗開始之後經過一年,13位中有11位得到了居住的地方。他們獲得了住房、註冊了學校的教育、學習如何煮菜、得到使用毒品後的治療、拜訪了家人並訂定了未來的計畫。「我過去喜愛冰冷的天氣。」其中一位參與實驗的成員說道。「但現在我討厭了。」在有關權威當局數十年徒勞無功的拉扯、罰款與迫害之後,11名「惡名昭彰」的流浪漢終於搬離了街道。

花了多少錢?每年5萬英鎊,包括給援助人員的薪資。除了讓這11位成員浴火重生,這項計畫也節省了至少7倍的錢。甚至連《經濟學人》都下了這樣的結論:

「在無家可歸的遊民身上,最有效率的花錢方式可能就是直接把錢給他們。」


存在著聖誕老人

我們傾向於假設窮人沒有能力處理金錢。如果他們有任何錢,人們就會推測他們將把錢花在速食和便宜的啤酒上,而不是買水果或接受教育。這種思維的推論,助長了各式各樣的社會福利計畫、行政叢林、一大群計畫協調者與監督人員,最終造成了現代的福利國家。自從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人們已提出各種提議來對抗利用詐騙的手段獲得補助與津貼的弊病。

人們必須「工作賺錢。」我們喜歡這樣想。在最近幾十年來,社會福利已用於未創造出足夠工作的勞動市場中。從「福利」再到「工作福利」是一種國際趨勢,伴隨著應徵義務性工作、罪犯為了回歸社會而實施的勞動服務、強制性參與「志願」工作等等。其潛藏的訊息如下:免費給錢會讓人們懶惰。

但實情並非如此。

讓我們看看Bernard Omandi。他已在露天礦場工作了好幾年,這是一處肯亞西部無法住人的地方。Bernard每天賺2美元,直到有一天早上,他收到一則不尋常的文字訊息。「當我看到訊息時,我整個人跳了起來。」他之後如此回憶。而且確實有跳起來的好理由:他的銀行帳戶剛剛有人存進了500美元。對Bernard而言,這筆錢的金額總數幾乎相當於他一整年的薪水。

在幾個月過後,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在他的村莊附近走動。這就像每個人都中了頭獎一樣--但沒有人浪費錢。人們正修理他們的房子並創立小型企業。Bernard靠著到處駕駛他的Bajai Boxer,正在每天賺得6至9美元,而這是一部他用來載送當地居民的新摩托車。「這讓選擇權置於窮人們的手中,而不是我。」Michael Faye說道,他是GiveDirectly這個組織的共同創辦者,此組織協力促成了這椿美事。他也說:「事實上,我不認為我非常清楚窮人們需要什麼。」當Google看了他提供的資料,Google便立刻決定捐贈250萬美元。

Bernard與其村民同胞不是唯一的幸運兒。在2008年,烏干達政府發送了約400美元給幾乎1.2萬名介於16至35歲的年輕人。就是給金錢--而且沒有問任何問題。猜猜看接下來怎麼樣了?結果令人震驚。僅僅四年過後,年輕人的教育與創業投資就讓他們的收入增加了幾乎50%。他們被雇用的機會則增加了60%。

另一項烏干達的計畫是獎勵150美元給此國家北部的1.8萬名貧窮婦女。在這裡也一樣,她們的收入後來大幅上升。受到援助人員支援的婦女們稍微更有錢一些,但之後的計算證明了,若連援助人員的薪水也在這些婦女之間分發的話,那這項計畫將會更有效許多。

從世界各地而來的研究都達致相同的論點:免費給錢有幫助。免費給錢與下列的現象存在著關聯:犯罪減少、不平等也減少、較不會營養不良、嬰兒致死率與青少年懷孕率較低、較不會逃學、更高的學業完成率、更高的經濟成長與解放率。「窮人之所以窮的重大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經濟學家Charles Kenny如此乾巴巴地評論道,他是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研究員。「我們不應大大驚訝,其實給窮人錢就是減輕問題的極佳方式。」

在2010年的成果報告「把錢給窮人就對了(Just Give Money to the Poor)」之中,從Brooks的世界貧窮研究機構(Brooks World Poverty Institute)而來的研究員,給出了大量灑錢的成功案例(這是一間設於曼徹斯特大學的一間獨立機構)。在那米比亞此國家中,營養不良、犯罪與逃學的程度分別下降了25%、42%與接近40%。在馬拉威,女孩與女人的學校註冊率上升了40%,不論是在有條件或無條件的設置下。從巴西到印度,從墨西哥到南非,免費給錢的計畫在過去的十年中已萌芽滋長。儘管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ium Development Goals)甚至並未提到這些計畫,但到了現在,在至少45個國家中,有超過1.1億個家庭受益於這些計畫。

研究員總結了此計畫的優點:(1)家家戶戶妥善利用金錢。(2)減少貧窮。(3)在收入、健康與稅收等方面的長期利益是非凡的。(4)在勞動力的供應上沒有負面影響--收到錢的人並未較少工作。(5)這項計畫反而能省下一大筆錢。所以當我們能就是給現金時,為何還要派送那些坐在休旅車內的高薪外國人?直接給錢也能減少腐敗官員海撈一筆的風險。免費給錢能刺激整個經濟:消費增加,導致更多的工作與更高的收入。

「貧窮基本上就是關於缺現金而已,這跟窮人愚笨無關。」作家Joseph Hanlon評論道。「如果你連靴子都沒有,你連靴帶都沒得拉。」(註: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own bootstraps為片語「自力更生」意,此處為雙關。)


一個老想法

這種免費給錢的想法早就由一些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推廣過。湯瑪斯· 摩爾(註:「烏托邦」一詞的發明者)在其著名的作品《烏托邦》一書(1516年)中曾夢想過這種概念。無數的經濟學家與哲學家,許多人都是諾貝爾獎得主,也跟著有樣學樣。此想法的支持者不能用政治光譜的角度去簡化:這種想法同時吸引了左翼與右翼的思想家。甚至連新自由主義的創立者,弗里德里希· 海耶克與米爾頓· 傅利曼都支持這種想法。世界人權宣言的第二十五章(1948年)也直接提及這個概念。

即「無條件基本收入」。

這不只是在開發中國家或只給窮人幾年時間的錢--而是把免費的金錢視為每個人的基本人權。哲學家Philippe van Parijs稱其為「資本主義家至共產主義者」之路。每個月的零用錢,足夠一個人的基本生活開銷,不論你是否好好花費這筆錢或甚至不論這筆錢是否為你應得的,都沒有任何的外在控制。沒有額外收費、補助或退款這些行政叢林--因為這些東西都要花上大量的成本。最多只是給老年人、失業者與殘障者一些額外的錢。

無條件基本收入--這就是時機已到的想法。

加拿大的Mincome實驗(加拿大版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ncome

在加拿大的Winnipeg地區的一間倉庫閣樓中,1千8百個箱子上正堆積著灰塵。這些箱子中都裝滿了各種資料--表格、圖表、報告、文稿--這些東西都來自於一個戰後歷史上最令人著迷的社會實驗之一:Mincome。

Evelyn Forget是曼尼托巴大學的教授,並在2004年聽到這個實驗。她花了5年的時間與加拿大的國家檔案館打官司以取得此實驗的文件材料。當她在2009年終於被允許進入館內的閣樓時,她幾乎不敢相信她的眼睛:這個檔案館儲藏了大量關於湯瑪斯· 摩爾古老理想的應用資料。

在接近1千份的訪談資料中,其中1份塞在箱子裡的是關於Hugh與Doreen Henderson的資料。在35年前,當此實驗開始時,他的工作是一位學校的警衛並照顧著兩位小孩。生活對他們而言是艱困的。Doreen種植蔬菜,而且他們還額外養雞以為了確保每日的食物供應。

有一天門鈴響了。兩位穿著西裝的人提出一個Henderson一家人無法拒絕的提議。「我們填寫了表格,然後他們想要看我們的收據。」Doreen如此回憶。從那個時刻起,金錢再也不是Henderson一家人的問題了。Hugh與Doreen收到了一筆Mincome--這是加拿大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的社會實驗,也是一個關於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最大型實驗。

在1973年3月,曼尼托巴省的政府當局決定省下1千7百萬美元以執行這項計畫。這項實驗在Dauphin發生了,這是一個有著1.3萬名居民的小城市,就在Winnipeg的北方。在隔年的春天,研究員開始湧入此城市以監控此試驗的發展。經濟學家們追蹤人們的工作習慣、社會學家們檢視這項實驗對於家庭生活的影響,而人類學家則從事近距離的觀察,了解人們對於此計畫的個別回應。

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控管必須確保沒有人的生活會降至貧窮線之下。實際上這就表示在Dauphin的約1千戶家庭(大約佔了總人口的30%),每個月都會收到一筆支票。對於五口之家的一戶家庭而言,這筆錢的總數相當於今日每年都得到1.8萬美元的收入(此數據已計入通貨膨脹的影響)。政府也不會再過問任何事情。

經過了四年,直到有一天新一輪的選舉破壞了整個計畫。新選上的保守黨政府不喜歡這項昂貴的實驗,因為這項實驗的資金來源是向加拿大的納稅者徵收高達75%的稅率。當結果變成甚至沒有足夠的錢來分析整個計畫結果的利弊得失時,此計畫的發起者決定整個實驗計畫都拾收打包起來,最後塞進1千8百個箱子內。

Dauphin的人們無奈又失望。在1974年此計畫開始時,Mincome這項試驗計畫被視為最後可能推行到加拿大全國之中。但現在似乎註定要被遺忘了。「反對Mincome的政府官員不想花更多錢分析這些實驗的資料,而且已表示出以下的想法:這沒有用。」 其中一位研究員如此回憶。「而那些贊成Mincome的人又會擔心,因為如果分析出來的資料結果是不可讓人支持的,那麼他們就等於會再浪費額外的1百萬美元在分析資料這件事上面,其立場會變得更為尷尬許多。」

當Forget教授第一次聽到Mincome時,沒有人知道到底這個實驗的結果最終是如何。然而1970年也是Meidcare(即國家醫療保險制度)實施的那一年。國家醫療保險的檔案資料提供了大量的資料給Forget教授,使其能比較Dauphin這個城市與鄰近的城鎮與其它的對照組。她花了三年的時間不斷持續地分析再分析,並達致相同的結論:

Mincome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從實驗到法律

「政客們害怕人們會停止工作,並害怕人們會生很多孩子以增加收入。」Forget教授如是說。然而事實正好相反:人們的平均結婚年齡上升了,而生育率則下降。Mincome的支持者有更佳的就學完成紀錄。而工作的總時數只減少了13%。負責養家活口的人幾乎沒有減少其工作時數,婦女們利用無條件基本收入度過好幾個月的產假空窗期,而年輕人則利用這筆錢額外學習新東西。

Forget教授最驚人的發現在於,人們去醫院的比率減少了8.5%。這等同於省下一大筆錢(在今日的美國,等於一年省下超過兩千億美元)。在幾年之後,家庭暴力比率與精神病也能看到改善。Mincome讓整個城鎮更為健康。無條件基本收入也能持續影響後代子孫,不論是以收入或健康的觀點來衡量皆然。

Dauphin是沒有貧窮問題的城鎮,也是北美洲五個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的其中之一。在此之前已有4個美國的計畫實施過。今日,幾乎無人知道美國在1960年代是多麼接近實施一個穩固的社會福利系統的境界,能夠與今日大部份的西歐國家互相匹敵比較。在1964年,美國的林登· 詹森總統宣告了「對抗貧窮的戰爭」。民主黨與共和黨雄心勃勃,團結一致,從根本上改革社會的安全保障制度。但首先需要更多的測試。

在賓夕法尼亞州、印第安納州、北卡羅來納州、西雅圖與丹佛等地,美國投入了數千萬美元來測試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效果。這些試驗是美國首批大規模的社會實驗,並與各式各樣的實驗組與對照組分隔比較。當時的研究員正試著找出以下三個問題的答案:1無條件基本收入會讓人們的工作時數顯著下降嗎?2.如果會讓工時明顯下降,那政府還能繼續負擔此計畫所需要的錢嗎?3.若政府真的無法負擔,會因此變得在政治上無法實現嗎?

答案是:1.不會2.能3.會

工時的下降從結果來看是有限的。「『懶惰』這個主張就是沒有被我們的研究發現所支持。」丹佛實驗的主要資料分析者這樣說。「沒有任何地方出現唱衰者所預測的大規模失敗。」平均而言,每間家庭的工時下降了9%。如同在Dauphin一樣,工時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年輕的媽媽們與20幾歲的學生們所造成。

「這些給薪工作的工時下降,毫無疑問有一部份由其它有益的活動彌補起來了,像是尋找更佳的工作或在家工作。」一份西雅圖計畫的評估報告如此下結論。一位從未完成高中學業的母親得到了心理學的學位,並繼續從事一份研究性質的職業。另一位婦女上了演戲的課程,而其丈夫則開始創作。「我們現在是自給自足的賺錢藝術家。」這對夫妻這樣告訴研究員。而學業表現的改善則出現在所有實驗中:學生成績上升,輟學率下降。營養與健康資料也得到正面的影響--例如,新生嬰兒的出生重量增加了。

有好一陣子,似乎無條件基本收入在華盛頓會從此消失。

但「白宮投票贊成社會福利改革」,1970年4月17日的紐約時報頭條如此報導。壓倒性的大多數人稱讚尼克森總統發放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提議。但一旦這項提議進到了參議院,各種疑問就開始回來了。「這項法案是史上財政委員會所處理過範圍最廣泛、花費最昂貴的社會福利立法。」其中一位參議員這樣說道。

接著那個最致命的發現就來臨了:在西雅圖的離婚數字上升了超過50%。這項百分比讓剩下的其它所有正面結果看起來完全黯淡無光。這造成了人們對於無條件基本收入會讓婦女們更獨立許多的恐懼。在好幾個月內,這項法律提案在參議院與白宮之間來來回回,最後的結果是無條件基本收入被扔到歷史的垃圾桶裡。

而之後的分析也顯示出研究員犯了一個錯誤--事實上離婚的數字並未改變。


無用、危險與墮落的

「在美國,到了1976年能做到克服貧窮問題!」詹姆士· 托賓(James Tobin)在1976年如此寫道,而他接下來會贏得198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當時,幾乎80%的美國人支持採行小規模的無條件基本收入政策。然而,隆納· 雷根總統在之後幾年對此嗤之以鼻:「在1960年代,我們對貧窮發動了一場戰爭,但貧窮勝利了。」

文明的里程碑通常一開始都被認為是不可能的烏托邦。阿爾伯特· 赫希曼(Albert Hirschman),20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學家之一,寫到烏托邦的夢想通常因為下列三個理由而被駁斥:無用(不可能)、危險(風險太大)與墮落(其實現反而會導致相反的結果:反烏托邦)。然而赫希曼也描述了想法一旦被執行後,之前被認為是烏托邦的東西是如何快速地被人們接受為「正常的」。

就在不久以前,「民主」被認為是偉大的烏托邦的理想。從激進的哲學家柏拉圖再到保守的貴族邁斯特(Joseph de Maistre),大部份的知識份子都認為大眾太愚笨而無法施行民主制度。他們認為人們的普遍意志反而將很快退化成一位將軍的意志而已。讓我們把這種思維推論用在無條件基本收入上吧:這個想法將會是無用的,因為我們不能負擔得起這些開支;這是危險的,因為人們將會停止工作;這是墮落的,因為我們只會必須更辛苦工作來清理這項想法所帶來的爛攤子。


但,等一下。

無用的?在歷史上,我們人類第一次夠有錢到能資助堅實的無條件基本收入計畫。這會讓我們刪除大部份的社會福利補助津貼與各式各樣的政府監督計畫,而這些反而都是目前的社會福利系統所必需的冗餘。退還許多稅款將會是多餘的動作。更進一步的資金來源能從(更高的)資本利得而課稅,或從環境汙染與消費方面課稅而獲得。

快速計算一下。在我所居住的國家,荷蘭,有1千680萬居民。她的貧窮線是設定在每個月1千3百美元。這會是合理的無條件基本收入標準。一些簡單的數學計算會把花費設定在每年需要1千935億歐元,大約是我們國家總GDP的30%。這是一項天文數字。但請記住:政府已控制了我們超過一半的GDP。但這「不會」不讓荷蘭變成世界上最富有、最具競爭力與最快樂的國家之一。

加拿大實驗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免費給窮人錢的權利--將會更便宜許多。在美國消滅貧窮將花費1千750億,這是經濟學家Matt Bruenig最近的計算,這筆錢是美國7千億軍事預算的1/4。所以目前這種制度仍只會讓窮人更確定與富人之間的差距。「為了照顧窮人的政策就是爛政策。」英國社會福利國家政策的智囊Richard Titmus曾經這樣寫道。相反地,無條件基本收入能仰賴廣泛的支持,因為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危險的?確實,我們會較少工作。但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們將有潛力為了個人理想與家庭生活而在工作上表現出非凡的驚奇。一小群藝術家與作家(「這些所有目前社會鄙視的人,儘管生前活著,但要到死後才顯現出其榮耀。」--伯特蘭· 羅素(分析哲學創立者))可能真的會停止從事給薪工作。然而,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大多數的人不論將得到哪些承諾與保證,仍然都會想要去工作。這是因為無業會讓人們非常不快樂。

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它會刺激「窮忙族」(這些人在目前的制度中靠著接收社會福利的支付,生活才能更有保障)去尋找工作。無條件基本收入只能改善他們的處境。這項承諾會是無條件的。政府將能夠廢除最低薪資,改善勞動市場中較低端的就業機會。「年齡」將沒有必要形成找工作與維持就業的障礙(因為更老的員工將不一定需要賺更多錢了),因此反而能強化整體的勞動參與狀況。

墮落的?話講反了吧,在過去的數十年來,我們的社會保障系統才是已退化成一種墮落的社會控制系統。政府官員監控著接受社會福利的人民,以確保他們不會浪費公帑。監察人員耗費時間指導這些公民來幫忙他們完成必要的紙上文書行政作業。數以千計的政府官員整天忙於注意這個對詐騙行為敏感的官僚體系。建造「福利國」的本意是提供社會保障,現在反而退化成一個欺暪與可恥的系統。


不同的思考

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們目前的「福利國」是過時的,其時代背景是人們為唯一養家活口的人與員工,並停留在一間公司裡渡過整個職業生涯。而我們的津貼補助系統與失業保護計畫,仍然圍繞著那些夠幸運擁有穩定工作的人。社會安全保障的基礎假設是錯誤的,即認為目前的經濟能創造足夠多的工作。社會福利計畫已變成政府的財政黑洞,而不是社會發展的彈簧床。

在人類的歷史上,實施普遍的無條件基本收入的時機從未如此成熟過。我們目前老年高齡化的社會正挑戰著我們的智慧,以便讓能帶來經濟效益的活躍老人們能儘量繼續工作越久越好。而越來越彈性化的勞動市場條件創造出更多保障的需求。全球化正在腐蝕全球中產階級的薪資。要完全解放施加在婦女們身上的束縛,也只有當人人都擁有更多的個人財務獨立性時才有可能。低教育水準與高知識份子之間不斷加深的鴻溝,意味著前者需要額外的支援。機器人的崛起與經濟中日益增加的自動化現象,也可能甚至會讓身處社會階層頂端的富人們也付出工作上的代價。

傳說在1960年代,當亨利· 福特二世巡迴參訪一間全新的完全自動化工廠時,他對工會的領袖瓦特· 魯瑟(Walter Reuther)開玩笑:

「瓦特,你如何讓那些機器人支付欠你工會的錢?」

據說魯瑟如此回應:

「享利,你如何讓機器人買你的車?」

在一個薪資不再上升的世界中,仍然需要消費者們。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中產階級的購買力已透過貸款、貸款與更多的貸款而維持住。喀爾文主義式的反映,即一個人必須工作賺錢這個觀念,已經變成不平等的一張證照了。

沒有人建議整個世界上的社會,應該在一夕之間就實施昂貴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制度。但每個烏托邦都需要從小規模的實驗開始,並慢慢顛覆我們的整個世界--就像四年前在倫敦那樣。其中一位參與無條件基本收入計畫的援助人員之後回憶道:「如果就是要在一夜之間改變你長久以來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但這些試驗計畫給了我們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討論、思考與描述問題。」

這就是如何開展所有進步的方式。

--
原文網址: https://decorrespondent.nl/541/why-we-should-give-free-money-to-everyone/20798745-cb9fbb39